少了实用性的建筑空间还美吗?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内容提示:一个建筑好不好看,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能因为你是专业人士就一定能够说服别人。就像专家评选城市十大优秀建筑和十大市民最喜欢的建筑,之间的重合率有多少倒是不一定。我想有一半就不错了。其实,建筑设计的本质绝不在于追求形式主义的新奇和挑衅性,更不在于纯粹表现自我个性。反而是最为平实的实用性和使用性才是建筑设计的精髓所在,这也是建筑设计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主要方面。恰恰这一点也往往被人们所遗忘。
一个建筑好不好看,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能因为你是专业人士就一定能够说服别人。就像专家评选城市十大优秀建筑和十大市民最喜欢的建筑,之间的重合率有多少倒是不一定。我想有一半就不错了。其实,建筑设计的本质绝不在于追求形式主义的新奇和挑衅性,更不在于纯粹表现自我个性。反而是最为平实的实用性和使用性才是建筑设计的精髓所在,这也是建筑设计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主要方面。恰恰这一点也往往被人们所遗忘。(参考《建筑中文网》)
建筑设计之所以不太好说清楚,很大原因是因为其覆盖面太广。就普通老百姓来说,一生都要生活在建筑之中,所以自然会有责任和兴趣来评论建筑的好坏。无论在购房过程中批评房型的不好,还是在一个shopping mall里面迷路,都认为是建筑师设计考虑不周。所以我们专业人士,也没有办法,当然也没有必要反驳市民的意见。建筑不像油画,挂墙上也不会妨碍谁,也没有听说某位市民因为一幅油画之不好看而到政府投诉。但是在建筑设计和房地产开发中,此类案例倒是比比皆是。
我时常反感一些建筑专业人士自说自话,专业语言泛滥,生怕别人看懂似的,孰不知建筑本身是一种最为平常的使用现象。正如在很多老城区的改造中一样,虽然在很多时候专业人士并不认为它在建筑设计理论、文脉延承方面很成功,觉得失去了老城区的气质,但是市民还是犹如过江之鲫一样兴致勃勃往里面冲,整天里面人头攒动。所以除了停车不方便能够达成共识之外,建筑专业判断和市场结果在这里形成很大反差。我也不好说这些改造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能认为是设计专业人士对于市场的了解还是太少,而市民对于设计之中的大失败之处全然没有感觉。我想得最多的倒是现在类似于深圳东门这样的市井化消费场所是不是不应该越拆越多,给大家多留下点公共交流空间。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设计做得不错。例如深圳有着全国最高的人均绿化率,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深圳里面的公园密度是全国最高的,一般步行20分钟便可到达一个市政公园。还有,直到现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深圳东线和大小梅沙的自然资源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深圳市具有一个有设计专家体系组成的政府职能机构,才能够从深圳建市初期就把这些自然保护列入到城市发展的法规里面。由此可见,设计专业度对市民的生活影响还是蛮大的。
所以说,建筑设计是时时刻刻和每个市民相关的设计行业。当然对于市民来讲,也有机会更多地参与到城市的建设和建筑评价之中去。最直接的就是我们经常听到市政府征求重大设计项目的市民意见。
在这里我倒提出一个意见,市民对于标志性的建筑固然有兴趣,但他们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市民交流的公共场所。这也是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最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
例如像很多城市广场这么大个东西,本来是为市民服务,但现在的设计,雄伟有余,舒适不足,举目望去没有几棵树,傻大傻大的,估计在大太阳的照射下,不会有多少市民会在里面闲逛。也有一些城市中心区设计,非要在缺水地区挖一个人工湖,这个例子倒是在拉斯维加斯见过,不过那是一个金钱堆砌起来的城市,没有任何可借鉴意义。再比如在深圳,在从福田到南山的城市改造中,尤其在道路的重复整治中,市民反应最大的是人行道上的大树愈来愈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小树棍,走路晒得很。本来深圳建市时间就不长,由于起初的设计考虑不周而导致的重复建设,不得不将建市初期长大的树木砍伐掉,这就是设计不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建筑设计,无论是在发达国家或在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改造。专家们正在呼吁:让人类与自然更接近些,让每座房屋都有灵魂,让新的城市更富有人情味。
王强
来源: 《建筑中文网》.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5/10811.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