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
关于园林布局
栏目最新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网站最新
内容提示:园林是由一个个、一组组不同的景观组成的,这些景观不是以独立的形式出现的,是由设计者把各景物按照一定的要求有机地组织起来的。在园林中把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地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为园林布局。
一、园林布局的原则园林布局的概念
园林是由一个个、一组组不同的景观组成的,这些景观不是以独立的形式出现的,是由设计者把各景物按照一定的要求有机地组织起来的。在园林中把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地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为园林布局。
人们在游览园林时,在审美要求上是欣赏各种风景,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这些景物有自然的,如山、水、动植物;也有人工的,如亭、廊、榭等各种园林建筑。如何把这些自然的景物与人工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既完整又开放的优秀园林景观,这是设计者在设计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好的布局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园林布局的综合性与统一性
1)园林的功能决定其布局的综合性园林的形式是由园林的内容决定的,园林的功能是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的休息娱乐场所,同时在改善生态环境上起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只从这一方面考虑其布局的方法,不从经济与艺术方面的条件考虑,这种功能也是不能实现的。园林设计必须以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园林艺术、园林美学原理为依据,以园林的使用功能为目的。只考虑功能,没有经济条件作保证,再好的设计也是无法实现的。同样在设计中只考虑经济条件,脱离其实用功能,这种园林也不会为人们所接受。因此,经济、艺术和功能这三方面的条件必须综合考虑,只有把园林的环境保护,文化娱乐等功能与园林的经济要求及艺术要求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解决,才能实现创造者的最终目标。
2)园林构成要素的布局具有统一性园林构图的素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体和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其建筑、构筑物和广场等人文景观。这些要素中植物是园林中的主体,地形、地貌是植物生长的载体,这二者在园林中以自然形式存在。不经过人为干预的自然要素往往是最原始的产物,其艺术性往往达不到人们所期望的效果,建筑在园林中是人们根据其使用的功能要求出发而创造的人文景观,这些景物必须与天然的山水、植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合于自然中才能实现其功能要求。
以上三方面的要素在布局中必须统一考虑,不能分割开来,地形、地貌经过利用和改造可以丰富园林的景观,而建筑道路是实现园林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将生命赋予自然,将绿色赋予大地,没有植物就不能成为园林,没有丰富的、富于变化的地形、地貌和水体就不会满足园林的艺术要求。好的园林布局是将这三者统一起来,既有分工又要结合。
3)起开结合,多样统一对于园林中多样变化的景物,必须有一定的格局,否则会杂乱无章,既要使景物多样化,有曲折变化,又要使这些曲折变化有条有理,使多样的景物各有风趣,能互相联系起来,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在我国的传统园林布局中使用“起开结合”四个字来实现这种多样统一。什么是“起开结合”呢?清朝的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指出:布局“全在于势,势者,往来顺逆之间,则开合之所寓也。生发处是开,一面生发,即思一面收拾,则处处有结构而无散漫之弊。收拾处是合,一面收拾一面又思生发,则时时留有余意而有不尽之神,……如遇绵衍抱拽之处,不应一味平塌,宜思另起波澜。盖本处不好收拾,当从他处开来,庶棉平塌矣,或以山石,或以林木,或以烟云,或以屋宇,相其宜而用之。必于理于势两无妨而后可得,总之,行笔布局,一刻不得离开合。”这里就要求我们在布局时必须考虑曲折变化无穷,一开一合之中,一面展开景物,一面又考虑如何收合
(二)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园林布局除了从内容出发外,还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我国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的观点,他在《园冶》中指出:“因者虽其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因”就是因势,“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蓄水,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这种观点实际就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最好典范1)地形、地貌和水体在园林中,地形、地貌和水体占有很大比例。地形可以分为平地、丘陵地、山地、凹地等。在建园时,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对于低凹地区,应以布局水景为主,而丘陵地区,布局应以山景为主,要结合其地形地貌的特点来决定,不能只从设计者的想象来决定,例如北京陶然亭公园,在新中国成立前为城南有名的臭水坑,电影《城南旧事》中讲的就是这一地区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改善该地区的环境条件,采用挖湖蓄水的方法,把挖出的土方在北部堆积成山,在湖内布置水景,为人们提供一个水上活动场所,这样不仅改造了环境,同时也创造出一个景观秀丽、环境优美的园林景点。如果不是采用这种方法,而是从远处运土把坑填平,虽可以达到整治环境的目的,但不会有今天这样景观丰富的园林。
在工程建筑设施方面应就地取材,同时考虑经济技术方面的条件。园林在布局的内容与规模上,不能脱离现有的经济条件。在选材上以就地取材为主,例如假山置石,在园林中的确具有较高的景观效果,但不能一味追求其效果而不管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否则必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宋徽宗在汴京所造万寿山就是一例:据史料记载,“公元1106年,宋徽宗为建万寿山,于太湖取石,高广数丈,载以大舟,挽以千夫,凿河断桥,毁堰折墙,数月乃至”,最终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而北京颐和园中的“败家石”(青芝岫)的来历也是如此。
建园所用材料的不同,对园林构图会产生一定的作用,这是相对的,非绝对的,太湖石可谓置石中的上品,并非必不可少,例如北京北海静心斋的假山所用石材为北京房山所产,广州园林的假山为当地所产的黄德石等均属就地取材的成功之例。
2)植物及气候条件中国园林的布局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我国南方气候炎热,在树种选择上应以遮阳目的为主,而北方地区,夏季炎热,需要遮荫,冬季寒冷,需要阳光,在树种选择上就应考虑以落叶树种为主。
在植物选择上还必须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以乡土树种为主。如果只从景观上考虑,大量种植引进的树种,不管其是否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其结果必是以失败而告终。
另外,植物对立地条件的适应性必须考虑,特别是植物的阳性和阴性,抗干旱性与耐水湿性等,如果把喜水湿的树种种在山坡上,或把阳性树种种在庇荫环境内,树木就不会正常生长,不能正常生长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园林布局的艺术效果必须建立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之上。
园林布局还应注意对原有树木和植被的利用上。一般在准备建造园林绿地的地界内,常有一些树木和植被,这些树木或植被在布局时,要根据其可利用程度和观赏价值,最大限度地组织到构图中去。正如《园冶》中所讲的那样:“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基,砍数、丫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难成。”其中心思想就是要对原有植被充分利用,关于这一点,在我国现代园林建设中得到了肯定,例如北京朝阳公园中有很多大树为原居住区内搬迁后保留下来的,此公园于1999年建成,这些大树,在改善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它们多数以“孤赏树”的形式存在,如果全部伐去重新栽植新的树木,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也不会很快达到理想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植物的布局中,还必须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一般新建的园林,由于种植的树木在短期内不可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布局中应首先选择速生树种为主,慢生树种为辅。在短期内,速生树种可以很快形成园林风景效果,在远期规划上又必须合理安排一些慢生树种。关于这一点在居住区绿地规划中已有前车之鉴,一般居住区在建成后,要求很快实现绿化效果,在植物配植上,大面积种植草坪,同时为构图需要,配以一些针叶树,绿化效果是达到了,但没有注意居民对绿地的使用要求,每到夏季烈日炎炎,居民很难找到纳凉之处,这样的绿地是不会受欢迎的。因此,在园林植物的布局中,要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既考虑远期效果,又要兼顾当前的使用功能。
3)主题鲜明,主景突出任何园林都有固定的主题,主题是通过内容表现的。植物园的主题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对植物进行鉴定、引种、驯化,同时向游人展示植物界的客观自然规律及人类利用植物和改造植物的知识,因此,在布局中必须始终围绕这个中心,使主题能够鲜明地反映出来。
园林是由一个个、一组组不同的景观组成的,这些景观不是以独立的形式出现的,是由设计者把各景物按照一定的要求有机地组织起来的。在园林中把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地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为园林布局。
人们在游览园林时,在审美要求上是欣赏各种风景,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这些景物有自然的,如山、水、动植物;也有人工的,如亭、廊、榭等各种园林建筑。如何把这些自然的景物与人工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既完整又开放的优秀园林景观,这是设计者在设计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好的布局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园林布局的综合性与统一性
1)园林的功能决定其布局的综合性园林的形式是由园林的内容决定的,园林的功能是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的休息娱乐场所,同时在改善生态环境上起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只从这一方面考虑其布局的方法,不从经济与艺术方面的条件考虑,这种功能也是不能实现的。园林设计必须以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园林艺术、园林美学原理为依据,以园林的使用功能为目的。只考虑功能,没有经济条件作保证,再好的设计也是无法实现的。同样在设计中只考虑经济条件,脱离其实用功能,这种园林也不会为人们所接受。因此,经济、艺术和功能这三方面的条件必须综合考虑,只有把园林的环境保护,文化娱乐等功能与园林的经济要求及艺术要求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解决,才能实现创造者的最终目标。
2)园林构成要素的布局具有统一性园林构图的素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体和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其建筑、构筑物和广场等人文景观。这些要素中植物是园林中的主体,地形、地貌是植物生长的载体,这二者在园林中以自然形式存在。不经过人为干预的自然要素往往是最原始的产物,其艺术性往往达不到人们所期望的效果,建筑在园林中是人们根据其使用的功能要求出发而创造的人文景观,这些景物必须与天然的山水、植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合于自然中才能实现其功能要求。
以上三方面的要素在布局中必须统一考虑,不能分割开来,地形、地貌经过利用和改造可以丰富园林的景观,而建筑道路是实现园林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将生命赋予自然,将绿色赋予大地,没有植物就不能成为园林,没有丰富的、富于变化的地形、地貌和水体就不会满足园林的艺术要求。好的园林布局是将这三者统一起来,既有分工又要结合。
3)起开结合,多样统一对于园林中多样变化的景物,必须有一定的格局,否则会杂乱无章,既要使景物多样化,有曲折变化,又要使这些曲折变化有条有理,使多样的景物各有风趣,能互相联系起来,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在我国的传统园林布局中使用“起开结合”四个字来实现这种多样统一。什么是“起开结合”呢?清朝的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指出:布局“全在于势,势者,往来顺逆之间,则开合之所寓也。生发处是开,一面生发,即思一面收拾,则处处有结构而无散漫之弊。收拾处是合,一面收拾一面又思生发,则时时留有余意而有不尽之神,……如遇绵衍抱拽之处,不应一味平塌,宜思另起波澜。盖本处不好收拾,当从他处开来,庶棉平塌矣,或以山石,或以林木,或以烟云,或以屋宇,相其宜而用之。必于理于势两无妨而后可得,总之,行笔布局,一刻不得离开合。”这里就要求我们在布局时必须考虑曲折变化无穷,一开一合之中,一面展开景物,一面又考虑如何收合
(二)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园林布局除了从内容出发外,还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我国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的观点,他在《园冶》中指出:“因者虽其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因”就是因势,“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蓄水,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这种观点实际就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最好典范1)地形、地貌和水体在园林中,地形、地貌和水体占有很大比例。地形可以分为平地、丘陵地、山地、凹地等。在建园时,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对于低凹地区,应以布局水景为主,而丘陵地区,布局应以山景为主,要结合其地形地貌的特点来决定,不能只从设计者的想象来决定,例如北京陶然亭公园,在新中国成立前为城南有名的臭水坑,电影《城南旧事》中讲的就是这一地区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改善该地区的环境条件,采用挖湖蓄水的方法,把挖出的土方在北部堆积成山,在湖内布置水景,为人们提供一个水上活动场所,这样不仅改造了环境,同时也创造出一个景观秀丽、环境优美的园林景点。如果不是采用这种方法,而是从远处运土把坑填平,虽可以达到整治环境的目的,但不会有今天这样景观丰富的园林。
在工程建筑设施方面应就地取材,同时考虑经济技术方面的条件。园林在布局的内容与规模上,不能脱离现有的经济条件。在选材上以就地取材为主,例如假山置石,在园林中的确具有较高的景观效果,但不能一味追求其效果而不管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否则必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宋徽宗在汴京所造万寿山就是一例:据史料记载,“公元1106年,宋徽宗为建万寿山,于太湖取石,高广数丈,载以大舟,挽以千夫,凿河断桥,毁堰折墙,数月乃至”,最终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而北京颐和园中的“败家石”(青芝岫)的来历也是如此。
建园所用材料的不同,对园林构图会产生一定的作用,这是相对的,非绝对的,太湖石可谓置石中的上品,并非必不可少,例如北京北海静心斋的假山所用石材为北京房山所产,广州园林的假山为当地所产的黄德石等均属就地取材的成功之例。
2)植物及气候条件中国园林的布局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我国南方气候炎热,在树种选择上应以遮阳目的为主,而北方地区,夏季炎热,需要遮荫,冬季寒冷,需要阳光,在树种选择上就应考虑以落叶树种为主。
在植物选择上还必须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以乡土树种为主。如果只从景观上考虑,大量种植引进的树种,不管其是否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其结果必是以失败而告终。
另外,植物对立地条件的适应性必须考虑,特别是植物的阳性和阴性,抗干旱性与耐水湿性等,如果把喜水湿的树种种在山坡上,或把阳性树种种在庇荫环境内,树木就不会正常生长,不能正常生长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园林布局的艺术效果必须建立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之上。
园林布局还应注意对原有树木和植被的利用上。一般在准备建造园林绿地的地界内,常有一些树木和植被,这些树木或植被在布局时,要根据其可利用程度和观赏价值,最大限度地组织到构图中去。正如《园冶》中所讲的那样:“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基,砍数、丫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难成。”其中心思想就是要对原有植被充分利用,关于这一点,在我国现代园林建设中得到了肯定,例如北京朝阳公园中有很多大树为原居住区内搬迁后保留下来的,此公园于1999年建成,这些大树,在改善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它们多数以“孤赏树”的形式存在,如果全部伐去重新栽植新的树木,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也不会很快达到理想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植物的布局中,还必须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一般新建的园林,由于种植的树木在短期内不可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布局中应首先选择速生树种为主,慢生树种为辅。在短期内,速生树种可以很快形成园林风景效果,在远期规划上又必须合理安排一些慢生树种。关于这一点在居住区绿地规划中已有前车之鉴,一般居住区在建成后,要求很快实现绿化效果,在植物配植上,大面积种植草坪,同时为构图需要,配以一些针叶树,绿化效果是达到了,但没有注意居民对绿地的使用要求,每到夏季烈日炎炎,居民很难找到纳凉之处,这样的绿地是不会受欢迎的。因此,在园林植物的布局中,要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既考虑远期效果,又要兼顾当前的使用功能。
3)主题鲜明,主景突出任何园林都有固定的主题,主题是通过内容表现的。植物园的主题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对植物进行鉴定、引种、驯化,同时向游人展示植物界的客观自然规律及人类利用植物和改造植物的知识,因此,在布局中必须始终围绕这个中心,使主题能够鲜明地反映出来。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707/7774.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