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建筑文化谈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内容提示:体育建筑以物质载体的形象综合反映出体育活动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心理,同时也以一种意义独特的文化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研究体育建筑的文化内涵,关注体育建筑的文化精神,对于提升体育建筑设计的文化品味,彰显体育建筑的文化魅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北京获得奥运会主办权、体育场馆建设进入高潮时期的今天,发掘体育建筑的文化属性、探寻体育建筑文化与建筑设计的互动关系,将为体育建筑的设计创作提供内在的发
体育建筑以物质载体的形象综合反映出体育活动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心理,同时也以一种意义独特的文化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研究体育建筑的文化内涵,关注体育建筑的文化精神,对于提升体育建筑设计的文化品味,彰显体育建筑的文化魅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北京获得奥运会主办权、体育场馆建设进入高潮时期的今天,发掘体育建筑的文化属性、探寻体育建筑文化与建筑设计的互动关系,将为体育建筑的设计创作提供内在的发展依据和支持。换言之,文化的力量将会使体育建筑的发展创新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和动因。(参考《建筑中文网》)
一、文化的属性体育建筑以承载体育运动行为的基本物质文化形态、渗透其中的体育运动精神以及相关的艺术形式和社会文化心理,共同构筑了整体的、复合的文化属性,并表现出多层面的品格特质。
1、多元的功能性不同的功能类型赋予体育建筑文化多元、多义的功能属性。例如,竞技体育场馆应具有相当的规模和专业性、国际性和观赏性;休闲娱乐型体育场馆以生活性和社会性以及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使用者参与的多元、自主选择性和灵活适用性为特征;而教学训练场馆则以使用目的的明确性、使用状态的稳定性、功能内容的专向性,实现传授体育技能和专门化运动技术训练的主旨。
2、综合的技术性体育建筑特别是大型竞技体育场馆常常成为表现最新技术手段、显示强大科技能力的场所,结构工程、环境物理、行为心理、生态以及智能信息等诸多科学技术文化成果为体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极大自由度和复合的技术支持,也充分地注解了体育建筑文化的物质属性。例如可容5.2万名观众的日本福冈巨馆即是用直径212 m的可开合屋面诠释体育建筑文化技术属性的典例。
3、鲜明的时空性可以说,没有别的建筑类型像竞技体育场馆这样,能够以超常且鲜明的时空性,在有限的时空里容纳数万甚至数10万观众,并同时获得全世界数10亿人的瞩目。例如奥运会的体育场馆,需要在16天中承载25个大项、275个单项的比赛,主体育场至少要容纳7万名观众及体育官员、记者和运动员。因而要求场馆设置高度集中,建筑的功能空间高效紧凑,流线序列明确清晰,具有交通、疏散、通讯、安全等方面的超常承受能力。
4、广泛的参与性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也是体育建筑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竞技体育场馆以满足国际标准的竞赛场地、设施和无障碍空间为基础,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包括残障人士提供最直接、最和谐、最少障碍的交流环境。通过国际体育文化的交融,促进人们对体育事业的普遍参与。而休闲娱乐型和教学训练型的体育场馆,则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功能空间和布局结构,促使群众体育运动朝着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大众对体育运动更广泛的参与。
5、丰富的人文性体育建筑突出的人文特征是顽强进取、勇于竞争、挑战极限、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色彩,以及通过体育活动获得心理释放感和自我能力实现的快乐感。此外色彩、标志物、雕塑、壁画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简明、象征性的建筑语汇,都成为诠释体育精神、物化体育思想的物质文化注解,使体育建筑文化表现出文化艺术与体育精神交融的整体景观。例如重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馆的方案,通过富于动感和力量的流体力学的造型语汇表达了游泳运动力与美的文化特征;同时,一叶扁舟的建筑形体也暗喻了重庆的本土人文特性。
6、多重的价值性体育建筑作为人们通过体育运动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物质环境,具有协调身心健康、促进体育事业进步、弘扬体育精神、丰富城市文化生活、完善城市环境设施等多层面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在场馆的运营中获得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为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和社会化提供了支持。
二、文化的基因同任何一种文化形式一样,体育建筑文化既有共同的属性,也有时代的差异性和地域民族的特殊性。中国传统体育建筑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逐渐发展了自身的基本形式和特征,并由此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基因。
1、健身养性的价值取向与西方古代重视身体系统训练的独立性体育实践活动不同,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纳入了修身养性的哲学理念,如“阴阳五行”、“八卦”和“气”等,将体育活动作为调整人体平衡、培养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较之西方体育建筑实用型的价值取向,中国古代的体育建筑注重的是身体训练对于健身养性和阴阳平衡的精神目的,如东汉时进行蹴鞠(一种足球运动)的“鞠城”以及宋代习武的教场,已承载了体育活动的项目内容和规则标准。但是与古希腊亚历山大城进行系统锻炼的400座圆形竞技场和古罗马以军事训练为目的的大型竞技场相比,中国古代的体育建筑则更关注精神情感的价值。
2、娱乐、表演的形式特征从古罗马的斗兽场开始,西方古代体育建筑就带有强烈的对抗性和竞争性。而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缺乏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重文轻武的思想甚重,强调体育活动的娱乐、教育功能,轻视只满足人类形体训练的体育运动。以蹴鞠运动的演进为例,战国时蹴鞠还是一种重要的健身和练兵手段,到汉代就分化出了“蹴鞠舞”,到唐代已出现了非对抗性的“打鞠”等球戏娱乐活动。特别是宋、明理学的兴起,更视“蹴鞠”为雕虫小技,使其社会地位江河日下,逐渐从竞技性的体育运动演变为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因而中国古代的体育建筑和活动场所,必然显现出竞技性弱、娱乐性强的形式特征。例如宋代的“瓦市” 即是在综合游艺场所内为市民与军卒提供体育娱乐活动的场所。从宫廷走向民间的古代技巧运动,以“瓦市”为物质环境载体,也从竞技的体育形式日渐朝着表演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传统体育中的娱乐性促使了体育建筑同综合游艺场所的结合,使传统体育建筑具有较多观演建筑的空间特征;同时,体育建筑中过多的娱乐性和观演性也淡化了体育运动的竞技性。
3、天然、随意的场所氛围同西方古代体育重视独立的身体训练及其物质形态成果、探索体育运动自然奥秘的特点相比,中国古代体育更注重对体育伦理的追求和对养生哲学的感悟。与这些社会文化相依相存的关系,使中国古代体育建筑的发展缺乏一定的独立性,最终形成了体育建筑及场所的不规范性和随意性。例如在马球运动盛行的唐代,马球场所仅仅是在大殿前铺设的千余步、表面平整的场地。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农业的节律性同样强烈地影响着体育运动的开展,如“端午节的龙舟赛、重阳节的登山、清明前后的蹴鞠”等体育活动就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因此,中国古代的体育建筑或场所多是在适当季节中所选择的天然场所,如清代盛行的滑冰运动就是在“太液的五龙亭和中海的水云榭前,利用湖面的天然冰场进行的”。这种场所的随意性和天然性,体现了中国古人忽视体育运动的物质环境,重视运动的内在价值,强调运动场所与自然环境合而为一的理念,但是与西方规范、理性的体育场所相比,中国古代的体育建筑和场所缺乏相当的规范性和独立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体育建筑从价值取向、物质形态特征到场所氛围方面都与规范性、竞技性强的西方传统体育建筑迥然异趣,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基因。这些文化意蕴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却也促进了民间休闲体育的开展,并且加剧了中西方体育流派的分野。
此后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中国体育建筑同体育事业一样,步履蹒跚,发展缓慢。而近代西方的体育建筑在文艺复兴中确立了科学理性的价值观,获得了更多科学经验的支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世界性。例如德国在1819年奠定了近代体育场的雏形,1852年建成可移动隔断的体操馆等。新中国的建立重新带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建筑的内涵除了强身健体的功能之外,也注入了“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外交事业服务”的新理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举国体制”体育政策的支持,体育建筑进入了建设的高潮,并逐渐向国际化、高科技化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国外的现代体育建筑也进一步向国际化、高科技、高标准的方向发展,并产生了终身化、娱乐化的新趋势。
三、文化的力量今天的中国体育建筑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着场馆的发展布局失衡;重视竞赛场馆,忽视健身场馆;竞技场馆的功能空间缺乏弹性应变能力;缺少娱乐休闲内容;难以做到平赛结合和永续利用,表现出参与性弱、经济效益低、缺乏休闲娱乐性且可持续性差等缺陷。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703/695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