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的城市设计与可操作性设计原则的探索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一 城市特色与设计观念
新都县是四川省的“十强县”之一(现改为成都市新都区),为成都市北部之卫星城,距市区仅16Km,是成都市往北的第一道门户。(参考《建筑中文网》)
由于交通便利和靠近省会城市等原因,新都形成了以电子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同时,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宝光寺、桂湖公园、东湖公园等文物古迹,并享有“天府明珠”、“香城宝地”之美称。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物古迹,为城市特色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良好的经济条件,又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镇,其规划与实施过程均应反映城市自身的特色。我们认为,新都作为一个工业基础发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小城市,新区的城市设计应体现如下的设计观念:
1新区城市建设应在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下加以定位,既考虑发展的现实性,更要强调城市建设的前瞻性;
2应反映新都的城市性质,并适当地表达历史和地域文化内涵,把规划立意牢固建立在对新都外部环境、技术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的分析的基础上;
3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生态、人文与建筑环境的有机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
4应努力探索时代性与地方性相结合的问题,处理好远、近期建设关系,并在考虑经济可能性的条件下,注意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应用;
5应在全面规划和科学布局的基础上,追求最佳的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综合效益。
二 景观规划与设计手法
我们认为,新都的城市设计,应首先坚持系统的设计原则——既要巧妙地布置建筑群等实体要素,设计好城市轮廓线、空间开合度、韵律与秩序感等形态要素,又要处理好建筑质感与色彩等属性要素,同时还要结合气候、环境等生态要素的特征,融入历史、文化等观念要素,综合地解决城市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
这种系统的设计原则,通过以下设计手法加以实现:
1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完善新区与旧城的景观布局;同时,优化景观设计,巧妙地组织景观轴,开辟景观视廊,布置景观高潮点,设计重点景观场所,以创造高低起伏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及疏密有致的空间序列;同时,为了体现城市设计的可持续性,强调不同建设阶段景观形成的相对完整性。
2考虑到新都现有建筑一般为六层以下,故在新区行政中心的建筑体量不求过大和过高,而是强调结合功能与地块特点,在行政广场和一些主要交叉路口,适当布置一些带时代特色的高层建筑,以体现标志性和可识别性。
3在建筑色彩方面,考虑到当地阴雨天气较多,因此,城市设计中选用浅色偏暖的色彩,这样,即使在阴雨天气,建筑也会有较明快的效果。同时,在绿树掩映下能形成鲜明对比,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
4在塑造城市文化特色方面,考虑到新区应有别于旧城,结合行政中心、商业街及居住小区各自的特点,体现以信息文化为基调,以现代气息为特征的文化特色,同时,适当地表现历史文化。
5在环境设计方面,运用喷泉、叠水、雕塑和绿化等艺术手段,使建筑融入自然环境,实现“蓝带”、“绿带”与建筑景观带的有机结合,体现“园林城市”的景观内涵。
三 功能布局与设计特色
1行政中心区的城市设计
行政中心区是新城区规划的一个重点。因此,设计中突出了办公、文化与生态相结合的主题,力图塑造一个具有现代城市特色,符合当代生活节奏,满足高质量、多功能和良好的生态要求的空间环境。
为了形成新城区的视觉高潮,规划从整体出发,将建筑群、中心广场及北侧的园林绿地统一起来进行考虑,广场的主体建筑市政大楼和文化中心分别位于南北轴线两端,通过建筑及广场空间的艺术处理,加强轴线及空间序列感,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是面对文化中心的大型下沉式广场,是市民集会与文化交流的场所。广场主入口位于电子路上,以圆形铺地广场为中心,铺地正中间为一圆形水池,广场东西对称,各设三组花坛及台阶式踏步。广场东、北、西三面为雕刻墙,雕刻与新都历史、文化和著名人物有关题材的壁画,以增加广场的文化气息。市政入口处的半圆形用地及两侧条形用地,可作为观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市民集体活动。同时,广场两侧设休闲草坪,林阴步道及带状水体穿过草坪,设置座椅石墩,提供交往空间。
此外,在西部林阴道设计了一处以绿化围合、以圆形和曲线为母题构成的活动小广场,供人们在此锻炼和交流;东部则布置了以儿童游乐为主的两个圆形场地,内设有迷宫、游池、沙坑及小型游乐设施。同时为家长们提供休息场所,便于监视或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中心广场的设计力求体现环境艺术魅力,树木、花草的种植充分考虑四季景观效果。广场设施及铺地形式吸取地方传统建筑、文化符号,并通过抽象、变形体现反映时代精神。
2政府办公大楼及环境处理 政府办公大楼作为中心广场的主体建筑之一,其地位最为重要。方案在力求反映时代感基础上,又吸收当地民居和寺庙的窗户、隔断的特点,通过层层上升的门廊处理和窗口的细部塑造,从内在气质方面,反映传统文化的内涵。
政府办公大楼北侧是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沿河生态绿地的一部分,该公园为人们提供日常游憩的场所。为了在建筑风格上有别于城内的桂湖公园及宝光寺,拟将该公园设计成富有现代良好的生态要求的空间环境。
3 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位于中心广场的南端,方案充分体现高低错落的布局特点;多重院落和各种平面的有机组合,为文化艺术类建筑的功能布局提供了多种可能,体现了文化建筑的性格;强调新材料和新结构的运用,反映21世纪建筑文化的特征。
其他办公建筑处于配角地位,并通过绿地布置,形成开放的空间格局,塑造生态城市的面貌。
2 蜀龙路的城市设计
在控制性详规中,蜀龙路两侧为住宅用地。为了避免行列式的单调布局,城市设计中利用住宅的错落布置和附属建筑的适当组合,形成有一定联系又有各自特色的布局,有效提高了可识别性,也塑造出公共、半公共以及私密的各种空间层次,形成具有围合感、安全的居住空间环境。
为了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居住文化,规划在沿道路两侧,布置了起伏有致的曲线状绿化带,并结合住宅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地方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表现新都的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在南北向的蜀龙路与东西向的电子路两侧,种植易形成林阴的树种,与滨河绿带形成纵横交错的绿色轴线,以突出园林城市的特色。
在接受规划任务时,当地建委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这就是除了做好城市设计图纸外,还要为规划管理提供一套可操作性强的设计导则。
因此,我们在设计中除体现系统性原则外,还力图体现动态性、可操作性和“适度继承”的设计原则。
1 动态性原则
城市设计是一种“过程设计”而非终级蓝图。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仅包括空间实体的设计,也包括城市形象不断塑造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应包含在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因此,城市设计应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满足连续设计、不断充实内容以及规划实施的可持续性的要求。
新都的城市设计作为控制性详规阶段的城市设计,我们努力做好与控制性详规的衔接,并在相应指标的控制下,合理确定中心区空间结构的艺术布局,设计主要天际轮廓线,处理广场空间的比例与尺度及其他艺术风格问题。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的引导下,进一步具体落实特定地段的建筑群的体量、高度、色彩的组织与控制,组织空间气氛,设计符合人的行为特点的场所;为后续设计留下伏笔,强化与后续建筑设计的可衔接性,避免规定过死。
2可操作性原则
城市设计最终必须通过规划管理工作来落实。在城市管理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强调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指导和规范城市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在设计成果中力求体现“可操作性”原则,即要求表现形式清晰明了,满足直观性要求,以方便规划管理和建筑设计人员的理解。
为了满足建筑师对规划意图的可深化与可操作性要求,避免无法将规划措施落实到单体建筑的现象,我们提高了控制条件的明确性,适当增加图示导则的比重,将各项规划要点、规划指标、控制性数据等图表化,以避免太大的模糊度,造成实施中的政策失真。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12/6283.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