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资承包及BOT发展走势-中国企业开展带资承包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2013年中国建筑业前三季度分析简报
- 建筑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营改增税制设计研究
- 如何控制项目采购成本
- 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 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 建筑业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回顾与启示
- 世界顶级承包商的发展模式和启示
- 基于经济法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问题
-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管理建议和误区
- 建筑企业的准时化采购模式研究
内容提示:当今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激烈,融资能力直接影响着承包商在竞争中的地位,并对其占有市场份额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承包商以垫付工程款、交钥匙工程或者以项目融资(BOT)以及PPP等方式参与工程开发运营,从事工程承包和投资的经营行为,被称为带资承包。带资承包
当今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激烈,融资能力直接影响着承包商在竞争中的地位,并对其占有市场份额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承包商以垫付工程款、交钥匙工程或者以项目融资(BOT)以及PPP等方式参与工程开发运营,从事工程承包和投资的经营行为,被称为带资承包。带资承包,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不仅有助于承包商获得工程合同,而且由于在实质上它是一种与承包工程相关联的投资行为,能够给承包商带来稳定的收益。BOT作为带资承包的一种特殊融资方式,是以项目为主体的、以有限追索权为特征的融资方式,可以通过在相关各参与方之间风险分担的方式分散巨大的风险。关注带资承包特别是BOT的发展走势,研究解决中国承包商在开展带资承包中面临的问题,是促进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发生质的飞跃,提升实施“走出去”战略能力的关键。(参考《建筑中文网》)
中国企业带资承包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获得项目的渠道基本上是公开招投标项目,且以带资承包项目居多,业务增长较快,然而,中国企业在开展带资承包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对带资承包的国际走势认识不足。带资承包是相对于有预付工程款的发包项目而言的工程承包资金融通方式。进入21世纪,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除了工程承包市场的规模、行业结构和地区分布在发生新的变化之外,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也在急剧的变革之中,带资承包成为普遍做法。随着各国政府财政公共建筑资金的削减和承包商之间竞争程度的加剧,工程设计和建筑业务的融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承包商以各种方式帮助业主解决资金问题,成为影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规模和承包商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工程需要带资承包;而对承包商而言,能否获得利益丰厚的工程项目,关键在于能否带资承包。目前,全球工程承包市场上有65%以上的项目需要带资承包。有预付款的工程项目平均利润率通常在5%以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使很多项目只能保持在盈亏平衡点上;带资承包项目的平均利润率通常较高,BOT项目的利润率则在15% 以上,一些高风险项目的利润率甚至高达 30%。
对于那些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经历了承包普遍有预付款工程到普遍没有预付款项目的两个阶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依然有部分中国企业对带资承包的国际走势认识不足,沉湎于国际金融机构资助的有预付款的工程项目,结果公司的业务不仅范围小,而且利润水平较低。
资金瓶颈长期制约业务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基本靠流动资金贷款方式解决项目垫付资金问题。2005 年,中国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 218 亿美元,按平均25% 的垫付 工程款和3个月周转期计算,全年至少需要18亿美元流动资金(约合1 1 2 亿元人民币)投入周转。但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几乎完全依靠企业提供 100%的抵押,在大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况下,资金短缺成为约束业务发展的瓶颈。而且,中国企业开展国际承包工程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是依靠进出口银行提供的卖方贷款(或买方信贷),其他银行参与程度有限,且外债管理十分严格,企业基本不可能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融资渠道单一,风险全部由贷款企业承担,导致中国承包商开展带资承包业务的金融环境较差,与美欧和日韩企业相比,差距甚远,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BOT项目多不规范,没有实现风险共担。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开始允许私人企业以BOT等项目融资方式提供基础设施服务。这些基础设施包括电信、能源、交通和供排水系统。在BOT项目中,承包商的角色和责任不同,因而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迥异。如果企业仅仅是一个承包商,那么即便他以出具备用信用证明等方式帮助业主融资,他也仅仅是以此得到了一个承建合同;只有企业独立或联合作为项目发起人时,才是一个可以拥有长期收益的投资者,不仅可以作为项目的总承包商,而且因为作为项目的业主而承担更大的风险,享有更多的收益。
由于其独特的风险分担结构,BOT项目深受相关各方欢迎。项目融资不是以项目发起人的信誉或资产作为担保而筹集建设资金的,而是以该项目本身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现金流量作为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同时将项目的资产,而不是项目业主的其他资产作为借入资金的抵押。简言之,项目融资,就是以项目的资产、收益作抵押来融资,以项目本身的资产和项目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作为贷款偿还保证,而原则上贷款银行对项目公司以外的资产却没有追索权或仅有有限的追索权;一旦项目公司无力偿还贷款,贷款银行只能以项目本身的资产和收益抵偿项目债务,对项目发起人的其他资产却基本上无权染指,除非有特别条款。因此,项目融资发生的举债,通常不体现在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上,而体现在项目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是一种针对项目的封闭贷款。即偿债人是项目公司,不是投资者,由此将相关各方的利益与风险捆绑在一起,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然而,由于中国存在金融体制性障碍,企业对国际项目融资的认知程度较低,迄今为止,尽管中国企业已经在海外发起建设并运营了一些BOT项目,但这些项目对中国企业来说,则基本上全部是用发起人总公司的资产作为抵押换取的国内银行贷款投资承建的,而不是用项目建成后的资产和预期收益作为抵押进行融资建设的项目,这样,并没有形成风险分担的有限责任追索方式,没有达到项目融资的根本目的。这样发起的BOT项目不仅风险大,融资难,而且成本高,中国企业自有资产少,能够完全靠自身资产获得的抵押贷款规模有限,从事BOT项目难以获得规模效益。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中国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工程带资承包的政策支持不到位,无论在支持的方式上还是理念上,都不能满足企业开展业务的需要。一是没有制定开展国际带资承包的产业政策和国别(地区)规划;二是缺乏与带资承包尤其是 BOT相关的系统的信息服务;三是缺少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知识普及率较低;四是对于像 BOT这样几乎千差万别的融资方式,缺少技术或知识方面的支持;五是政策性金融支持没有充分体现引导性,手段单一;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整个金融体制性障碍,制约了中国企业发起和运行规范的 BOT项目。
企业经济技术实力薄弱。尽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依然薄弱,人才短缺,资产负债率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在大型带资承包项目上竞争力较差。
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开展带资承包的思考
针对中国企业开展带资承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改善中国企业带资承包的外部环境和竞争实力。进一步提高对带资承包的认识,鼓励带资承包。尽管2005 年中国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突破 200 亿美元大关,成为中国少有的几个服务贸易出口盈余产业,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6%。中国企业在电力、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如能够在资金融通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将带动更多的机电产品、劳务、技术以及管理出口,提高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经营收益,同时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发挥更大的作用。
改善支持方式,提高金融支持水平。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仅要扩大原有产品的支持规模和力度,还要改变功能,实现战略转型,从信贷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向信贷服务的桥梁转变,承担商业金融机构承担不了的、业务发展急需的各类信贷、融资担保和保险职责,而放弃商业银行可以承担的直接信贷业务,以便吸引更多的国际国内商业资本为扩大带资承包服务,从而在相关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做大做强带资承包业务,做规范的 BOT项目,有效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加大促进力度,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带资承包,需要便捷、详尽的市场信息和政策环境分析;需要必要的知识储备、法律和技术支持。中国政府的相关促进机构,要根据带资承包的需要,增加服务的种类,在信息、人才培训、投资环境咨询、外交支持等各方面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强联合与合作,提高工程承包企业的整体实力。国内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联合与合作,以整合资源,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带资承包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融资、采购、建设、运营和资金回收等环节的控制和管理,规避和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为银行资金的安全回收提供保证,为赢得较高的回报而努力。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8/756.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