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建筑业之信息化概论

收录时间:2006-08-16 21:05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张顺宇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概要论述建筑业的信息化发展方向。作为建设项目的各方"如工程咨询顾问机构%工程勘察设计机构、工程监理监督机构、工程承包商、建筑材料设备机具供应商、房地产商、基本建设项目业主、物业管理机构,其信息化发展和电子商务应用将会如何取向,提出一些概念性论点,并着重介绍

延伸阅读:价值流 企业信息化 信息流 工作流 建筑业 电子商务

    1 建筑信息化发展方向

    在全球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如何通过网络扩展企业规模和提高企业服务水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企业运营状况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为行业企业关注的热点。宽带接入(互联网和有线电视)、无线接入、个人数字终端产品都处于积极的建设和开发进程中,可以说,发展行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皆已初具规模。随着互连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连网正朝着集宽带接入、无线互联、IDC(数据中心)、ASP(应用服务)、电子市场为一体的可靠、智能、普及、统一的 IP 网络计算模式方向发展。(参考《建筑中文网

    目前,涉及建设项目的各方,如工程咨询顾问机构、工程勘察设计机构、工程监理监督机构、工程承包商、建筑材料设备机具供应商、房地产商、基本建设项目业主、物业管理机构,等等,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1.1 工程勘察设计业

    国家“九五”计划的实施结果,使得计算机技术在行业内获得广泛应用,CAD 出图率已达 100%,设计师早已“甩掉图板”工作。目前,国家更是明确了工程勘察设计领域向网络互联和集成应用的方向发展的目标。其目的是,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综合运用现代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技术,以及CAD、MIS、GIS 等技术,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中的人、技术、管理三要素,以及信息流、工作流、价值流有机集成,优化运营。所以,能够将工程信息与企业信息紧密集成,使各种工程数据和商务数据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共享,并最终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运营能力的解决方案将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

    例如,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在由传统设计院向 EPC 全功能工程公司转轨的过程中,充分重视计算机集成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已挤身国际著名工程公司 200 强行列,其国际项目的中标率已占其全部项目的50% ̄70%。

    据国家“十五”计划,传统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将会逐步转轨,其中一些大型企业将会转型为具有EPC功能的工程公司,其余将会按照工程勘察类、专业设计类、建筑设计类三类逐步分化或重新组合,改造成科技型企业。

    市场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及以其为龙头的工程公司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提升自己,以获得发展空间。

    1.2 工程总包商、工程公司、工程咨询公司、工程监理公司

    工程承包商包括总包商、专业分包商和劳务分包商。其中,工程总包商、工程公司,同工程咨询公司、工程监理公司,共同承担工程项目的管理任务。相比专业分包商和劳务分包商,这四者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比较大。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种情况,一种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化,一种是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一种是行业内的商务信息化。这三者在未来如果集成成为整体,则将直接推动行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进程。目前,信息技术应用及需求比较突出的是前面两者,但基本上是独立的,还没有实现相互间信息共享与互动。

    在一个 EPC(设计、采购、施工、开车)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典型的管理包含以下部分,首先是项目经理的全过程管理,往下细分,则包含:合同管理、文档管理、招投标管理、项目管理、设计管理、采购管理、物资管理、施工管理、开车管理,其中,项目管理又包含: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估算和费用控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费用 / 进度综合控制,等等。在这一系列的管理过程中,几乎都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将能够使项目管理的各部分、项目管理各方,充分融合、充分沟通,促进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这些企业针对大项目的现场管理,都在进行有效的电子化实施工作,许多项目现场都安装了小型局域网来进行项目的管理与协调。但另一方面,采用这种办法,需要购置软件及硬件设施,其成本对于实施项目本身来说,不能不考虑,而对于小项目,则是不经济的。同时,如果涉及项目的各方在不同的地点,采用的是不同的系统,无疑还可能造成管理的复杂性。 在未来,基于 VPN(虚拟专网)技术或类似技术的方便、准确、安全的在线项目管理系统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大更灵活的操作空间。

    1.3 产品制造企业

    产品制造企业包含的范围比较广,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建材、设备、机械、家具、器具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产品制造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大企业好一些,小企业差一些。不管应用水平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企业都希望拓宽营销渠道,提升客户管理水平,同时降低生产、库存、物流成本,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简化供应链管理。

    为达此目的,一方面需要企业不断完善其内部信息系统建设,一方面需要企业外部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成熟以及企业与项目业主、承包商、设计师的信息交换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外部电子市场对接,并借以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对上游业主、承包商可以实现产品的在线销售,对下游供应商可以实现原材料及生产设备的在线采购。

    基于这一模式的电子市场必会对行业运营带来巨大的变化。

    1.4 项目业主、发展商、物业管理

    项目业主或发展商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完成项目从无到有的实施过程,其中要面对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承包,以及各种各样的产品厂家。他们需要获取广泛的信息,并要对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处理。所以,他们非常需要一个基于网络的商务互动工具。通过这个工具,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获取并分析比较产品信息、设计师信息、承包商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进行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如果涉及项目的各方处在不同的地点,使用着不同的系统,通过在线项目管理,可以有效与各方沟通,交换信息,降低费用。

    物业管理对完成的项目进行维护。他们要面对项目的实际使用者,要面对保证项目正常使用的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要面对安全保卫、自动控制、紧急措施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样需要能够满足其使用要求的信息系统,并需要该系统能够与项目本身的智能系统对接。

    2 企业信息化实践中的重要内容

    作为新经济趋势之一的行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其含义应该是:企业信息化与商务电子化的统一体。缺其一,则不成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包含企业网上商务采购、企业内部电子化管理以及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三部分,只有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以及企业对客户的电子商务。 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后,尚需具备公共的商务网络平台以及公共的电子市场,只有企业间实现真正的商务电子化,才能真正实现行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

    就整个行业来说,建筑业太庞大了,因此以下所述,则仅局限于工程设计、咨询企业及以其为基础的工程公司。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作为设计院或工程公司,其生产历史从手工绘图,到计算机绘图,再到计算机网络建设,正在逐渐向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方向发展。

    以前依赖于本企业的技术力量,大多是一点一滴从头搞起,系统建设周期长、费用高,而且大家各成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更难以共享信息资源,难以规模化、产业化,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不高。

    现在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基本交由专业化、社会化的IS/IT 服务商来做,而企业本身,则更专注于核心业务,企业的信息部门,则专注于制定企业的长远 IS/IT 规划。 信息系统建设可以简单归为三个层次:办公自动化(OA);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这是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构建企业信息系统的过程,是逐渐由低的层次向高的层次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其目的是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其核心是在技术的支持下,逐渐实现企业资源、信息、资金、业务的一体化与流程化,从而,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通过加强沟通、协调与控制,促进协作,实现企业资源与管理的优化,并共享企业知识与经验。

    2.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实现

    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专家行为。要构建一个真正好用,并能发挥效益的信息系统,必须结合先进的信息系统集成经验和企业需求、企业特点、企业管理模式于一身,构建在一个先进、统一、通用、共享资源和易于使用的高度,并融进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思想。

    从技术上,组件技术(NET 技术或者 SUNONE 技术),是开发分布式网络应用的基本模式。WEB 服务是基于松散耦合概念的网络应用开发模式。XML 技术实现异构网络间的信息交换。JAVA 技术开发可移植性网络应用,提高应用开发效率。以上四种技术使得企业信息系统模块化、功能化开发成为可能,并使系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以及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的能力,而使用者只需要浏览器便可以实现大部分系统功能。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8/736.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探析

论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建筑业电子商务框架体系研究

国内建筑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基于事例处理的工程项目工作流管理

企业OA项目实施六大注意事项

浅论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系统建设

建筑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视角

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