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城市广场的设计和研究
-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设计文化理念
- 四川雅安名山县涌泉村抗震小学的设计理念
-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的创作思考
- 洛阳洛南新区雅安新城结构设计
- 绿色居住建筑的节地设计
-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 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民居的热适应性
- 西气东输工程中长输管道站场建筑模块化设计与应用
内容提示:本文论述了城市广场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城市广场的形式和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多个例子来分析和解决该些问题,以广州城市广场为例指出目前城市广场人性化的淡化和消失,强调城市广场是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的重要活动空间,反映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和文化内涵。是一种二维的围合空间和公共性的开放空间。广州城市广场的建设目前存在着概念滥化、人性淡化的问题。为此,广州城市广场
摘要:本文论述了城市广场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城市广场的形式和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多个例子来分析和解决该些问题,以广州城市广场为例指出目前城市广场人性化的淡化和消失,强调城市广场是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的重要活动空间,反映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和文化内涵。是一种二维的围合空间和公共性的开放空间。广州城市广场的建设目前存在着概念滥化、人性淡化的问题。为此,广州城市广场的设计思路为以人为本、突出文化。并结合成都都江堰广场这个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多元化的空间设计、可参与交流和聚会的设计、人性化的设计、亲水性设计,以及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设计,来实现和呼唤人性化城市广场的从归。(参考《建筑中文网》)
关键词:城市广场 设计 人性化 空间 回归Abstract: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Town Plaza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Town Plaza analysis of the form and present a number of problems, and through a number of examples to analyze and resolve these issues with the Guangzhou City Plaza as an example that the current Town Plaza humanization desalination and disappear, emphasizing Town Plaza overall urban space is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component, urban space is an important activity, reflects a unique urban landscape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e Circuit is a two-dimensional space with open space and public nature. GuangzhouCityPlaza build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concept of indiscriminate and humanity dilution issues. To this end, the design of the GuangzhouCityPlaza for people-oriented, highlighting culture. DoujiangWeirPlaza in Chengdu and the cases explored through diversification space design, may participate in the gathering and exchange of design, humanization design, spot of design, and enhance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ty design for humanity and for the return of the Town Square.
一、城市广场的定义与分类
1、城市广场
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起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而不是一个用与路过的空间。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被植物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是硬质铺装地面;如果花草和绿地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称之为公园,而不是广场[1].
2、城市广场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二、城市广场的形式和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国内各大城市逐步兴起建造城市广场的热潮,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早在50年代各省会城市大都开拓出自己城市中心广场的雏形,限于当时的经济,政府不可能进一步地经营完善这些广场的建设。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沉寂了一段时期的城市建设, 悄然在起着变化。由于缺少整体感和良好城市设计的控制,一些广场周边新出现建筑南辕北辙水平参差不齐,严重破坏了广场的格局,政府领导和市民对此十分敏感,试图采取些措施控制混乱,当时,有些非常认真的城市举行过广场规划设计竞赛,结果都不错,参赛者提出很多切合实际地研究成果和建议,可惜因缺乏审批程序的认定,这些对广场的未来发展规划很有益的竞赛获奖方案。很难得到一个有效的实现。然而这些广场原来表现出的缺乏:功能单一尺度过大,空旷简单,缺少城市广场应有的特色和活力等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城市广大市民期望有更多的开放公共空间场所,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这种需求随时都在寻找机遇,从来没有停止过。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城市化建设突然进入加速期。经济因素的活跃和市场经济的推动,有些先进的城市好像一下子就很有钱了,借助于国庆50周年纪念,借助于千年之禧的机会,一些大城市在大规模地修建城市广场令人瞠目。有的城市提出三年建造十个广场,其实细想一下这种目标也许不算过分。解放后,种种原因使中国城市的建设被缓慢地搁置下来。六十年代后又寂静了30年,积蓄的力量和热情一旦迸发了来,必然是急风暴雨式地前进,仔细考察研究国内近几年修建的城市广场,大多尺寸偏大,周边的建筑并未形成良好的围合,因而很难衡量广场的空间品质和艺术性。通常的评论是:广场太大,有些拢不住人气。不耐看。人没有地方呆。或者说不像广场,像公园,大拼盘…,可见得人们心中还有自己的衡量标准。概括起来现在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 尺度过大
目前在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盲目求大,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此风更盛,以为尺度与质量成正比,也许还有攀比的因素。单一广场规模越来越大,广场在城市中分布不均,级配不合理。如:深圳龙城广场12.6公顷、济南泉城广场 17公顷(图1-1)、长春文化广场 21.6公顷(图1-2),有些中小城市建的广场几近天安门广场的规模。然而,广场并非越大越好。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但这是在一种特殊的政治背景和政治需求下产生的。其作为世界最大广场的特点并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相反,其人性化尺度和绿化的欠缺倒是经常被人们作为不良案例而提及。因此,广场建设必须与城市的规模、人口分布和广场的功能定位相协调。
有科学地界定广场的尺度,导致广场尺度过大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1、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其它项目的建设。2、势必会使广场产生空旷的感觉,使广场不具备亲和力,在广场中游览的人也会觉得很累,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而造成广场尺度过大的因素不外乎有以下三个:1、当地行政官员盲目追求形式,追求所谓“气派”的长官意志。2、一些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规划设计人员没有科学地引导业主,而是一味地迎合业主的意见。3、地县一级城市中的地价也相对于省会城市及直辖市较低,这方面的因素也在无形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美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面积不到半公顷,却是现代广场的范例(图1-3)。所以我认为从当前的社会需要和可能出发,我们应该结合旧城市改造,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以及商业文化建筑分布,并依据具体情况可建一些小广场和小广场群,这样花钱少,利用率高,而且有利于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图1-3美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a,b)
a 广场鸟瞰图
b 广场一角
2、空间围合感不强,建筑形式欠协调
广场的围合有四面围合、三面围合、两面围合与单面围合四种形式,其中以前二者封闭感较好,有较强的领域感。围合广场常见的要素有建筑、树木、柱廊和有高差的特定地形等,其中以建筑围合较好。目前国内的一些广场有不少都是用道路围合,或只在广场的一侧到两侧布置建筑,容易使游人在行为及心理上产生不安定的感觉,至使游人在广场内停留的时间缩短,降低了广场的内聚力及吸引力。
有的广场周边的围合建筑在立面造型及体量上也缺乏统一,破坏了广场的整体性,其原因就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没有统一规划或是新建筑没有与旧建筑相统一。广场周围建筑布置手法有三种:1、向心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会使得广场的围合感及整体性都非常好。如合肥的明珠广场。 2、轴线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多用于矩形广场,能获得一种特殊的肃穆气氛,尤其适合于政治性、集合性广场。如成都的天府广场(图2-1)。 3、特殊式平面布置。在广场平面不规则的情况下,新建筑可以采用寻求以旧建筑在布局上的共性特征为媒介,借助这种“特征”与旧建筑布局“对话”的手法,使广场建立起一种内在的秩序,以达到统一协调的效果。[4]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图2-2)
图2-1成都的天府广场
3、对地方传统文化体现不够
当前的广场建设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向地域性、文化性发展的趋势。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它或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使人在闲暇徜佯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如南京的汉中门广场棗)(图3-1);或以特定的民俗活动充实之,加强人们的参与性(如意大利锡耶纳广场举行的赛马节)。这时候广场的地域文化内涵最能得到充分的体现[3].
千人一面、一哄而上是当前广场建设的最大弊端。一些建设者只是照搬外地建设成功的广场的表面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明显不够,广场建设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根据,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化的造型,使得广场的内容远看似有、近看却无,从而失去了地方特色。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7/8660.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