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从知识经济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收录时间:2006-06-29 09:5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凌传荣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针对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应如何进行科学管理问题,本文提出应根据不同项目,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建立项目管理量化的系统模型,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进行全寿命的项目管理

延伸阅读:可持续发展 建筑工程 战略 知识经济 系统工程 项目管理

    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传统项目管理的挑战

    1.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当前,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已愈来愈明显,科学技术应用中的六大高新技术已获得重大突破,从比尔·盖茨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首富,到托夫勒的未来学咨询公司都证明,知识推动已成为现实现象。从理论上看,知识产生已成为GNP贡献的主体力量,社会和就业结构趋向于知识方面增多,谁拥有之,谁就拥有了效益,种种现象表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时代已经来临。(参考《建筑中文网

    中国传统项目管理是沿袭古代的传统估算,盲目施工,多退少补的模式进行的,因此,造成项目概算<预算<决算,已成为正常现象。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它要求项目(1)以高新技术来武装传统工艺,进而实现工业化;(2)管理上全面转向信息化;(3)多用知识化的资源来缓解工艺工业化对资源的需求;(4)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进而达到全寿命项目管理最佳经济效益值。那么,面对知识经济对传统项目管理的这种挑战,项目决策者应如何做呢?

    2 用系统论的思想建立项目管理的系统模型

    2.1 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
    系统是指把对象看作由各要素组合的整体,进一步考察还可将系统分化为要素、功能、环境、结构等。一般来说,系统的功能应等于各要素作用之和,即功能S=∑要素Q1,但当系统突现时,就有S=∑Q1+$S,当S>∑Q1,即系统具有优化性质,正所谓管理效益;当S<∑Q1时,即系统具有退化性质。从特性上来说,系统具有存在特性、演化特性、等级特性等三种。

   
    2.2 全寿命项目管理最佳经济效益的系统建模

    2.2.1 全寿命项目管理阶段的划分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将一个项目看作一个系统,按系统的等级特性可以将之分为六个阶段,即六个子系统,它们是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段、竣工后物业管理阶段和残值回收阶段。

    2.2.2 最佳经济效益的系统建模
    根据系统分析,项目各阶段内部有自己的最小成本值,同时,考虑到各阶段在系统状态下会互相影响,如设计阶段的成果,即对施工阶段有影响,也对可行性研究阶段产生影响,因而,项目全寿命的总成本W应该是由综合项目各阶段成本A、各阶段相互影响成本B、竣工工期提前的工期奖成本C、因工期提前或延误造成投产计划利润的损益D及项目融资需要支的利息E等组成。因此,项目最后的总成本值应为:
    minW=f(A±B±C±D±E)由于等式右边有正有负,故等式一定有极小值,同时,由于在系统的各个阶段中,它们是相互先后的工序,共同存在于一个系统中,所以可以对它们进行优化,进而求出最佳成本。
    上述等式是一个包含众多影响因素的等式,而解出上述等式的值,就必须涉及到计算
    机,数量统计,模糊数学等许多方面的科技知识,同时还要考虑到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系统内部各要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因此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解决之,这就需要项目管理者有较高的科技水平。

    3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全寿命项目管理

    3.1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危害后代人的需求,它是指以破坏较少的
    发展,代价较小的发展来达到目标。建筑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必须考虑到后一阶段的实施,实际上它是项目经济、环境和各阶段协调的三位一体的发展,它是以人为本、以取得最佳综合的效益为目的。

    3.2 用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现代化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现代项目管理的标志。一个项目从它最初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就必须有全局的观念、综合考虑。一方面,在规划每一阶段计划的过程中,必须留有相应的灵活性,以便在该阶段实施过程中能有充分利用进一步获得的信息做出更细更有效的决策;另一方面,在本阶段实施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对下一个阶段实施的影响,以达到综合收益为最佳的境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是低级的。一个项目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最佳收益值。而项目实施时,肯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成本,因此,人们就会在收益与成本的差值中寻求最大化,但这个最大化是眼前本阶段的最大化还是整个项目综合最大化问题是问题的核心。人们往往把项目本阶段眼前亏盈的问题看成最为重要的任务,其实两者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重视了成本全过程管理才能使项目根本收益,而把各阶段割裂开来的管理,本阶段看是给人带来收益,可待各阶段实施下来,成本必将大大增加。
    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告诉人们,虽然对不同的项目的实施方法上必须因地制宜,但在项目实施前的方法决策上都有共同之处。即:一、必须尊重业主的意见,提高用户的参与积极性,以使自己既能制造业主满意的产品,又能使总成本最低,这种将方方面面的人们都参与到项目发展战略的制定中来的思想,正是管理的精髓所在。二、是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把各阶段发言权与决定权交给项目实施人员,因为任何一个针对项目在计划到实施过程中都不可能离开项目的切实需要,事实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身就是要求先由各阶段根据自身的实际提出各种设想和方案,再由决策部门根据各阶段相关影响综合确定。三、建立项目管理论坛,让各种项目的参与者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分享彼此的经验教训,并把它纳入各项目间相互学习与合作的有效机制当中。四、运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三原则规范项目管理行为以使用较少的资源达到同样或更好的效果,以多次重复使用的办法节约原材料,以对已废弃的原材料回收用作其它用途。如施工中减少材料的二次倒运、落地灰的回收、废弃砖石作铺路材料等。
    我们有理由相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必将给项目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并产生一种全新的现代项目管理模式。

    4 科技的发展趋势及对项目管理者要求的变化

    4.1 科技总体发展趋势
    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当前科技总体发展趋势是综合化、加速化、社会化。其具体表现为科技的种类相互渗透,科技发展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在加速增长,科技内部的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单兵独战转向需要大规模协同合作的集团行为。
    4.2 科技发展对项目管理的新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项目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当前科技发展趋势,首先,项目决策人必须从专才向通才转变,这是科技综合发展的要求。第二,科技发展的加速化要求项目决策人要多掌握方法型知识,即从知识型学习走向智能型学习为重点,因为知识更新取得永无止境,第三,科技发展社会化要求项目决策必须从纯粹科研转向社会型,利用科研与外部社会的相互影响,达到项目管理目标值的最佳实现。
    为了适应这一转变的新要求,要提高项目决策人的素质,具体做法除了加强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素质教育外,还要实行全员的终身岗位教育,因为知识本身在不断更新。

   
    5 当前项目管理科学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1 当前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A.项目决策者缺乏决策的科学性。现代科学以知识形态存在,其科学思想的总成绩表现为整体精神、求真情和平权精神。当前的项目管理现状说明,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干了再说”的花钱买教练已习以为常。因此,这就要求项目决策人应从总体的大局出发,善于倾听不见意见,通过归纳→假设→演绎得出自己的科学结论。
    B.项目管理者的片面追求。当前有些项目管理者,往往片面追经济效益,而忽视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甚至不惜以牺牲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代价来达到目的。例如淮河流域小型造纸厂污染淮河水质问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C.决策者对现代科技的不恰当利用。决策者利用现代科技,片面追求所谓现代化,如许多中小城市也片面追高层建筑越多越好就是一例,管理者应正确看待科技,使用科技。
   
    5.2 应用科学技术手段促进项目管理现代化
    首先,要使项目管理现代化就必须充分重视科技的作用。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并进行项目目标控制,以进度、质量、投资三条主线对项目进行优化组合,以科技先行提高决策水平。第二,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每一个项目都必须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围绕三大效益提高的科技水平需要将得到持续发展。第三,项目管理中要创造有利于科技正面作用的社会环境,在物质方面支持,组织方面帮助,观念方面弘扬。第四,增加项目决策者的科技责任。一方面项目决策者要关注科技,但不能满足于纯枝术而要以科学人的基本素质来进行决策;另一方面,项目决策者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杜绝“三拍”;同时,必须始终站在专业、科技应用的前沿,广泛应用、传播新科技,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6/560.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解析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策

浅析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策

哈尔滨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初步研究

试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十大问题

寒地国际性城市: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Intranet/Internet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探析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