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对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性及今后发展方向
- 2013年中国建筑业前三季度分析简报
- 建筑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营改增税制设计研究
- 如何控制项目采购成本
- 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 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 建筑业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回顾与启示
- 世界顶级承包商的发展模式和启示
- 基于经济法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问题
-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管理建议和误区
- 建筑企业的准时化采购模式研究
内容提示:文章论述了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指出劳动定额的发展方向是将劳动定额管理扩大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提出将劳动定额纳入标准化,规范化轨道的重大意义。
1 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性
劳动定额是通过对施工(生产)过程,操作方法及其工时消耗等进行综合研究后制定的,为生产产品分配劳动时间和节约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明确规定了工人在一定时间内应当完成的产品数量,使工人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努力完成和超过劳动定额。因此,实行劳动定额也就是把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劳动者身上,促使他们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工具,推广先进经验,达到挖掘生产潜力节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劳动定额工作者要大力宣传,并以实际成绩使企业领导认识到劳动定额工作的实质是效率管理,是企业组织施工生产的重要手段,科学管理的基础,按劳分配的尺度和激励职工积极性的依据,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深化劳动制度改革的一项内容,从而不断有效地克服重进度轻基础管理的偏向。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贯彻这个原则必须以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为衡量劳动的尺度。(参考《建筑中文网》)
目前深化改革,许多企业走上了全额风险经营承包经济核算制,为此要坚决克服“以包代管”,坚决纠正在施工生产中为拖进度盲目组织生产,随意确定职工劳动报酬的不讲科学的做法,要以劳动定额为考核依据,科学定员,合理分配,激励职工为企业作贡献的积极性,不断促进生产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2 劳动定额管理的发展方向
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劳动定额的改革方向是实行标准量、浮动价、分级管,这就给劳动定额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参与管理的人员须是一批有较高的方法研究水平和效率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从事这项工作已不再是计划经济时期简单地照搬定额,而是要深入探索市场,既要懂得工程技术又要懂得工程经济。
要大力推广劳动定额,将效率管理扩大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劳动定额作为衡量和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尺度,便于从劳动效率高低中发现问题,找出影响完成定额水平的因素,从而总结经验,推广新技术,改进操作方法,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组织和能源材料供应,提高工时利用率,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超过定额水平,推动生产发展。所以建筑企业工段之间、工种之间、工序之间若能协调、均衡地进行生产,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必须为各种产品生产规定必要的劳动消耗量,用定额组织生产,使劳动者在劳动定额的激励下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同时也要深化劳动定额工作从一线生产工人扩大到二、三线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逐步实现全员效率管理,并向全面效率管理发展,即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以及经营管理都实施效率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扩大劳动定额管理的同时,要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运用其中,被世界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工业工程、系统工程、工作研究等先进管理技术与劳动定额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企业中不再是只靠增加职工劳动强度和人数,而是通过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优化生产流程、改进操作方法,整顿工作现场秩序,并将其加以标准化、用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使企业里每个人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围绕系统总目标、高效协调的动作,使企业内部环境由无序走向有序,形成均衡发展的素质,即可达到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对劳动定额管理意义也十分重大。将劳动定额纳入标准化轨道,就意味着劳动定额工作要按照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定额标准的编写、审批、印刷,标准的幅面、格式、编号、标准的原则和方法等等都必须遵循有关的标准化法规,这才能保证劳动定额工作真正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也必将对劳动定额工作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标准化有利于劳动定额工作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有了定额标准既可简化劳动定额制定工作,又能保证定额的精度,也可以提高职工的标准化意识,在制定标准过程中,对生产过程、设备、工具以及工艺技术条件等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对先进经验的总结这些对克服企业薄弱环节、挖掘企业潜力、改进施工工艺,以及开展评比竞赛都有推动作用。规范化工作法,重点在于规范人的行为,所以它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通过应用流程图表优化操作方法和操作动作,确立时间定额,改进行走路线来规范生产作业岗位的工作程序和管理岗位的工作程序。实施规范化管理要体现系统性、制度化,做到有定额依据、有制度实施、有人员落实、有措施保证,规范化的目的是培养职工的效率意识、程序意识、标准意识和竞争意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活力。
来源: 《建筑中文网》.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6/41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