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收录时间:2006-01-11 13:58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刘素萍,杨彩虹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可持续发展”是建筑设计师面临的新的挑战,也是建筑现代化所不可回避的问题。现从建筑内部功能设计,建筑与环境协调设计两方面论述“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中的体现,并提出一些设想。

延伸阅读:动态设计 可变性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1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协调发展的历史,在社会进步中,人类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坚持总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不断选择,修正自己的发展模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性思考开始在全世界推开,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经为世人普遍承认,成为全球性的命题。新的时代,要求建筑师探求和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并在其指导下进行设计。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一是表现在建筑与环境协调问题上,着眼于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能造福于后代的长远考虑。如节能、节水、节材、减噪、减少垃圾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筑设计还要注意建筑使用的长期特性,在使用周期中,建筑功能应有其可变性和对未来的适应性。(参考《建筑中文网

    2 “可持续发展”在内部功能设计中的体现

    建筑是人们营造的生活、工作空间,其功能随着技术进步和时间的推移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可持续发展”在内部功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功能随时间的推移有其可变性。“马赛公寓”这座历时百年的建筑如今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及参观者,主要原因是其功能的多元性及可变性。如今,它的外观依然维持着建造之初的状态,但内部的动态变迁较为明显,如住户或将复式二层的卧室合二为一,或连通两个起居室等等。社会不同时期对建筑创造性的改造,揭示了建筑的发展是包含时间因素的动态过程,从目前一些建筑来看,功能老化大大快于实体材料的老化,这对社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因此,建筑内部功能设计应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设计过程,是通过建筑的可变性,使其达到较长时间的适应性。应做到以可发展的建筑适应发展中的功能需求,充分发挥实体材料的寿命,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整体设计的意识即重全局、轻细节的设计思路。未来的不确定性,使我们难以把握其发展的方方面面,精心设计往往带来明天的局限,因此,可变性设计应是有预测性的,把握全局的整体设计。美国一些设计公司开展拓展服务,即为业主提供全过程的设计。需要为业主提供系列设计而非仅仅是一个计划。

    (2)结构方面采用新技术,如大跨度预应力叠合楼板,无梁楼板等,以求以少的承重体的系支撑起最大的空间,为其可变性提供前提条件。如日本1997年建成的新神户公寓,结构方面框架用了反梁法与架空地板,天花板处不露梁,便于隔墙的移动,设计者列出了多达31种的隔墙布置方案供住户选择,充分体现了它的可变性设计思路。同时架空地板方便了设备配管,还可利用地板下作贮藏和按日本习俗安装暖炉。

    (3)建筑体形应力求简洁,门窗位置应尽可能满足多种室内布置的情况,为内部的改进创造条件。不同的使用者,对房间分隔的形式位置不同,隔出的房间数量也不尽相同,那么外墙的门窗位置就要满足不同房间的采光、通风要求,满足室内卫生要求。

    (4)管道井、楼梯、卫生间等不可变部分可作为一单元集中布置,以求加大可变部分面积和灵活度,适应建筑的发展,国外一些“盒子”类建筑即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3 “可持续发展”在建筑与环境协调中的体现

    目前,建筑业面临的问题是持久发展与“破坏性建设”的矛盾,建筑规模的无限扩大与自然环境的恶化相伴而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和“行动计划”呼吁世界各国密切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严重影响,敦促各国政府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那么,建筑本身应如何与环境协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建筑本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黄土高原的窑洞挖穴为居,温度适中,冬暖夏凉,与自然完美结合。传统民居受各种条件制约,尚能有多种创意,做到避风、向阳、节能,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地创造灵活自由的空间,何况现代社会具有高科技、高智能,更应利用先进手段,创造宜人的生态环境,使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保持其不断发展和持续利用的能力。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注重建筑节能。推广使用高效绝热节能材料,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如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外层与结构中间,屋顶设置高效热反射材料,可反射大部分红外射线,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目前,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用于建筑节能,同时还减少了能源供应系统。降低热量、废气及废尘向大自然的排放。

    (2)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如大部分的照明,采暖可以由太阳光提供,制冷由流动空气产生等。避免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导致能源紧张,大气污染。近年来,我国的天津、北京、甘肃等省市建立了17座被动太阳能恒温式住宅,以建筑本身为太阳能收集器,从而达到室内取暖、制冷目的。

    (3)节约用水,可在建筑内设置废水处理设施和净化循环系统,使生活污水多次利用

    (4)采用新技术,实现无废无污。如采用矿物加工技术和设备,从垃圾中回收,再生大部分有用物质,做到垃圾无害化和再生资源化。如1995年日本建成的首幢高层绿色住宅,每户居民在阳台上装有一种垃圾处理机,可将每户的生活垃圾加工处理成植物生长用的肥料。

    (5)通过绿化建筑来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维护生态平衡。可利用屋面、墙面、窗台、阳台、走廊、共享空间等处种植花草、蔬菜、水果,使城市建筑群不再是破坏绿化、产生热导负效应、破坏生态平衡的巨魔。而是城市立体绿化园地的主体。

    21世纪是经济、社会、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时代,它要求建筑师以全新的设计手法,依托科学技术对建筑的形式、结构、材料、设备等进行充分的考虑、设计,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1/7.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建筑

生态技术在建筑中的实践

城市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人文生态居住环境的立体绿化

旧城改造中应改善生态环境

建筑开放空间探讨

上海世博会一次集体绿色实践

城市防洪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浅析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从加速生态建设谈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