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从美日两国的历史经验看建设交易制度创新

收录时间:2006-01-18 00:43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沙凯逊,宋涛等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建设交易制度的比较研究成为国际建筑经济理论界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都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回顾和总结了本国建筑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并对新世纪的行业发展、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学术刊物《建筑研究与信息》(InternationalJourn

延伸阅读:交易制度 历史经验 建设项目 日本 美国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建设交易制度的比较研究成为国际建筑经济理论界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都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回顾和总结了本国建筑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并对新世纪的行业发展、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学术刊物《建筑研究与信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出了两期专刊。2000年专刊的主题是“欧盟的建设交易制度”(Construction Business System in European Union),介绍了欧盟五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建设交易制度的历史沿革、各自的特点和最近几年所发生的变革。2002年专刊的主题是“全球的建设交易制度”(Globals Construction Business System),其视野从欧洲扩展到全球,涉及到美国、日本、新加坡、南非和瑞士等国家。(参考《建筑中文网

    这次关于建设交易制度的讨论涉及到欧、美、亚、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讨论的内容覆盖了二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各国建设交易制度的形成、变迁与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各国建设交易制度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建设市场改革和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关欧盟建设交易制度的内容在国内已有过介绍和评论。本文以美国、日本两国的历史经验为参考,对建设交易制度的发展规律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我国建设市场的制度创新提出若干建设。

    1、新经济提出的新挑战

    这次关于建设交易制度变迁的大讨论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建设市场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新时代的经济形态是以信息经济与高技术经济为主要支撑的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发展模式是以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新经济的出现对传统观念与理论提出了挑战。各个国家、各行各业都必须面对这一挑战,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否则就会落伍。国际建筑经济理论界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建筑业必须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转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

    .行业形象的转变。从肮脏、危险的行业向职业化、流水化的行业转变。

    .行业性质的转变。从低技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向知识型行业转变。

    .生产方式的转变。从以现场施工为主向以分散制造为主转变。

    .行业结构的转变。从条块分割向集约化转变。

    .降低生产成本途径的转变。从主要靠降低工资向主要靠提高生产率转变。

    为了增强国际竞争性,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提出了在2010年前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建设项目的交付时间减少50%;

    .建设项目的运行、维护及能源成本降低50%;

    .居住者与建筑设施有关的伤病减少50%;

    .建设项目的浪费与污染减少50%;

    .建设项目的耐久性与灵活性增加50%;

    .施工中的伤病减少50%.

    要实现这五个根本转变和六制度创新。建设交易制度是建设市场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博弈的一整套规则,是与工程质量低劣和腐败现象长期斗争的产物,也是在新经济条件下建筑业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温故可以知新,总结历史经验是制度创新的前提。因此可以说,这次关于建设交易制度变迁的大讨论是国际建筑业对新经济提出的挑战的一种必然反应。

    2、美国建设交易制度:二维空间的三阶段变迁

    美国的公共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基础设施领域,目前美国基础设施的存量高达7万亿美元。在讨论建设交易制度变迁时,美国把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这个领域,建设交易制度表现为二维空间的三阶段变迁(Piteroforte and Miller, 2002)。

    从美日两国的历史经验看建设交易制度创新

    图一给出了建设项目的各种和约形式。在建设交易制度变迁的二维空间中,沿垂直方向,投资方式可分为政府直接投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类型;沿水平方向,建设项目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聚合程度可分为设计与施工相分离、设计与施工合为一体以及设计与施工、运行合为一体三种类型。不同的融资方式与不同的聚合程度相组合,即可得到不同的合约形式与制度安排。图中的DBB(设计一招标一施工). TKY(交钥匙). DB(设计一施工). DBD(设计一施工一运行)和BOT(建设一运行一转交)等是大家所熟悉的合约形式。BOO(建设一拥有一运行)、DBOT(设计一施工一运行一转交)和BOOT(建设一拥有一运行一转交)等形式是BOT的变种。PP (parallel prime,并列第一)是美国在核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常用的和约形式。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一个建设项目被分解为不同的部分,由两个或多个施工企业承包,这些承包商分别接受业主或项目管理委员会的直接管理,彼此之间不发生横向联系。

    上面所列出的各种合约形式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它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美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交易制度变迁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美国独立起到二战结束。美国独立初期,由于政府财力不足,向欧洲贷款也很困难,所以私人投资在美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通过特许经营方式进行的私人融资与政府财政拨款的直接融资并存,形成了双轨制。据统计,从1789年到1933年经济大萧条爆发之前这段时间,90%的基础设施是以设计一施工一运行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的,其中60%的项目依靠私人融资。这些项目兼有DBO和BOT的性质。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和电报的特许经营是私人融资的著名案例。这种体制的效率高、交易成本低,但是设计与施工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再加上承包商自身设计力量的不足,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1875年前的一段时间里, “豆腐渣”大坝、桥梁坍塌等恶性事故屡屡发生,平均每年有25座桥梁坍塌。针对这种情况,美国政府从1893年开始在联邦政府的公共项目中实行设计与施工分离 (DBB)的合约方式,并在1926年的公共建筑法中作为强制执行的内容。第二阶段从二战结束到二十世纪80年代末。这个时期,美国的财力充足,政府有能力对公共项目直接投资。由于政府在法律和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独立的专业设计人员自身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因此,这个阶段建设交易制度以政府直接投资以及设计与施工的分离为主要特点,DBB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和约形式。这种方式对保证公共项目的质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种管理体制又逐渐派生出庞大的官僚机构,提高了交易成本。此外,每年高达3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维护管理费用也使政府背上不小的负担。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结构的变化,集设计与施工于一体的DB方式又重新受到重视,从1995年开始,以DB方式进行的项目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1999年对400家最大的承包商的统计表明,有62%的企业在建设项目中采用了DB方式。DBO和BOT等合约形式也在交通、污水处理等公共项目中重新得到广泛应用。

    3、日本建设交易制度: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的博弈

    目前,日本共有58万家建筑承包商,其中排名前20、前60和前100位的总承包商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16.3% . 23.8%和26.9%,超级总承包商在建筑市场中占据了支配地位。总承包商很少直接从事施工活动,施工任务几乎全部由分包商完成,总承包商委派项目经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及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增强了在建筑业的地位。日本的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长期合作。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多数分包商在与总承包商的博弈中选择了合作。分包商十分注重保持并发展与总承包商的长期业务联系,实际上,这种合作关系确实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在“制造商一供应商”关系分析中,这种因长期合作产生的利益被称为“关系租金”(relational rent)。从整体上看,分包商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有91.5%的专业分包商愿意和某-个总承包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由专业分包商组成的“协力会”是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联系纽带。大多数分包商都是“协力会”的成员;每个总承包商都有与自己长期合作的“协力会”。技术含量越低,专业分包商对总承包商的依赖程度越高。调查表明,81.7%的总承包商在脚手架工程中使用自己“协力会”的成员。而在钢结构工程中,这个比例只有26.4%。

    在日本,私人项目和公共项目有不同的管理办法。私人项目主要采用总价包干(lump一sum)的和约形式,这种方法的基础是业主、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在长期合作中形成的信任关系。根据公共会计法,公共项目必须进行选择性招标(selective tender) .即邀请招标。公共项目交易制度的特点是:

    .根据官方价格指数确定的最高限价(ceiling price)。招投标过程中不对承包商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估。承包商是否中标,完全取决于投标价格。

    .过大的甲方权力。这是导致行贿受贿、私下交易等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1/69.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国内建筑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让智能建筑发展的更完善

日本古都城缘何无“城墙”

日本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考察报告(下)

日本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考察报告(上)

项目管理在5S推行工作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文明危机重重

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协调发展

日本阪神地震地铁工程的震害分析

浅论光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专业设计报告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