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经营与提高经济效益刍议
- 2013年中国建筑业前三季度分析简报
- 建筑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营改增税制设计研究
- 如何控制项目采购成本
- 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 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 建筑业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回顾与启示
- 世界顶级承包商的发展模式和启示
- 基于经济法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问题
-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管理建议和误区
- 建筑企业的准时化采购模式研究
内容提示:资本经营是与资本经营型的企业经营方式紧密相连的。所谓资本经营型,其特点是围绕资本保值增值进行经营管理,把资本收益作为管理的核心。资本经营型企业的管理目标是资本保值与增值,或追求资本盈利能力最大化。资本经营的内涵是指企业以资本为基础,通过优化配置来提高资本营运效益的经营活动。其活动包括资本流动、收购、重组、参股和控股等能实现资本增值的领域,从而使企业以一定的资本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资本收益。其根本目
一、资本经营的内涵
资本经营是与资本经营型的企业经营方式紧密相连的。所谓资本经营型,其特点是围绕资本保值增值进行经营管理,把资本收益作为管理的核心。资本经营型企业的管理目标是资本保值与增值,或追求资本盈利能力最大化。资本经营的内涵是指企业以资本为基础,通过优化配置来提高资本营运效益的经营活动。其活动包括资本流动、收购、重组、参股和控股等能实现资本增值的领域,从而使企业以一定的资本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资本收益。其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直接目标是利润,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参考《建筑中文网》)
二、经济效益的内涵
经济效益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经济效率及其相应的收益,它反映了投入或所费的经济资源与产出或所得的经济成果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经济效益的定义,需要搞清以下几点:
1、经济效益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计算效率和收益。
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所得或产出与所费或投入之间的比率即经济效率;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所得或产出与所费或投入之差即经济收益。经济效益中的收益是指有经济效率或经济效率提高的收益。经济效益是经济效率及其相应收益的统一。
2、效率是经济效益的实质。
效率指所得或产出与所费或投入之间的比率,根据不同的计量单位,效率可分为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经济效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所得或产出与所费或投入之间的比率;技术效率则是指以实物量单位计量的所得或产出与所费或投入之间的比率。技术效率决定着经济效率;经济效率是经济效益的内含之意并决定着经济收益。
3、经济效益涉及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领域。
研究经济效益不仅要研究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要研究交换、分配、消费的经济效益。
4、经济效益必然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
研究经济效益既要考虑经济目标,又要考虑经济体制;既要考虑经济因素,又要考虑社会因素。
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在资源所费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主要有三条途径:
a、充分利用投入的资源,避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假设技术与资源投入一定,资源利用率为100%时的产出为10万元,则利用率为80%时,其产出是8万元,可见,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b、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资源使用的机会成本。经济资源的用途是多方面的,当资源用于不同的部门、行业、地区或企业的投入产出率不同时,资源从投入产出率低的部门或单位向投入产出率高的部门或单位转移,即资源重新配置,会使综合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否则,会使综合经济效益下降;
c、加快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一定的资源投入会取得更大的产出或所得。通常,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包含管理经济效益在内。在资源所费或投入变动情况下,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还有经济规模的变动。当企业规模收益处于递增阶段时,扩大规模会引起经济效益的提高;反之,当企业规模处于收益递减阶段时,缩小规模也会引起经济效益提高。
三、资本经营与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进行资本经营,盘活存量资本,用好增量资本,优化资本配置,搞好资本收益分配,对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本增值有着重要作用。
1、资本存量经营与挖掘潜在经济效益
资本存量经营的目的是使现有资本得以充分利用,潜在经济效益得以充分挖掘。所谓潜在经济效益,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企业实际经济效益与最大可能经济效益之间的差异,在资源(或生产要素)投入(存量)一定条件下,主要表现为实际产出与最大可能产出之间的差异。潜在经济效益的存在主要是企业资源存量没有充分利用造成的。
资本存量经营的核心是要解决资本的闲置和资本利用率低的问题。企业资本闲置从基建、生产和销售各环节看,主要表现是:在投资建设环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低;在生产环节存在封存、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积压材料、废品等;在销售环节产品积压。资本利用率低的直接表现是: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开工不足,原材料利用率低等。资本存量管理就是要针对资本闲置和利用率低的原因,盘活存量资本,包括在基建投资管理方面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基建成本;在生产经营领域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搞好资源重新配置;降低废品率、提高产品质量、压缩库存产品等。通过资本存量经营,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潜在经济效益得以挖掘。
2、资本增量经营与提高
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效益一个持续经营发展的企业,仅有资本存量管理是不够的,必然涉及资本增量管理问题。资本增量管理的目的,一是优化企业经济规模,取得最大规模经济效益;二是加快技术创新与改造,提高技术进步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是指由于生产力诸因素集约度的变动所引起的投入产出率的提高。从资本增量角度看,规模经济效益是指产出规模变动与资本投入规模变动的对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规模经济效益意味着产出增长速度快于资本投入增长速度,即资本投入产出率提高。所谓技术进步经济效益,一般是指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投入产出率的提高或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离不开资本的投入,包括资本投入规模与结构等。
资本增量经营要实现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目标,必须搞好以下几方面管理:
a、企业规模管理,即处理好资本投入与企业经济规模的关系,确定合理的企业规模;
b、技术进步管理,搞好技术的选择、创新、推广、引进和改造;
c、企业筹资管理,选择筹资渠道、筹资方式,优化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
d、企业投资管理,搞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选择科学的决策程序与方法,提高投资收益率。
3、资本配置经营与提高资源配置
经济效益资本配置问题是资本经营的核心问题。其实,无论是资本存量管理还是资本增量管理,实质上都存在资本配置问题,即存量资本配置与增量资本配置。资本配置经营的目的是要提高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在资源投入一定情况下,如何配置资源使产出最大;
二是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如何配置资源使投入最小。从资本资源看,提高资本配置经济效益就是要解决:
(1)一定量的资本如何在不同产品或不同用途之间进行配置,使投资收益率最大,如多项目组合投资决策等;
(2)生产一种产品如何优化配置各种资本资源的结构,使成本最低,如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结构优化、固定资产内部结构优化、流动资产或原材料内部结构优化等。另外,从企业权益角度看,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的优化,也属于资本配置管理的范畴。
4、资本收益经营与提高
管理经济效益资本经营从一个周期看,往往始于筹资,终于收益分配;从持续经营角度看,资本收益分配既是终点,也是始点。因此,资本收益管理是资本经营的重要环节。资本收益管理从广义看,应包括资本收益的过程管理、业绩管理和分配管理。资本收益过程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价格管理、收入管理、成本管理等;业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利润管理、盈利能力管理、资本收益考核评价等;分配管理的内容包括资本收益分配标准、分配政策、分配方式等。从狭义看,资本收益管理主要指资本收益分配管理。因为从资本经营角度看,资本收益分配政策与分配方式选择,对持续经营企业的资本经营,对企业筹资、股票市场价值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本收益经营对于提高管理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建筑中文网》.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8/3574.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