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启蒙:核心是人
- 2013年中国建筑业前三季度分析简报
- 建筑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营改增税制设计研究
- 如何控制项目采购成本
- 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 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 建筑业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回顾与启示
- 世界顶级承包商的发展模式和启示
- 基于经济法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问题
-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管理建议和误区
- 建筑企业的准时化采购模式研究
内容提示:如果说中国企业管理处于启蒙阶段的话,定会招来不少的非议。但如果把企业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实实在在的仔细分析的话,不难发现,犯高级错误的机率并不多,至少大部份企业所出现的问题是并不象咨询公司描述的那样复杂。
如果说中国企业管理处于启蒙阶段的话,定会招来不少的非议。但如果把企业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实实在在的仔细分析的话,不难发现,犯高级错误的机率并不多,至少大部份企业所出现的问题是并不象咨询公司描述的那样复杂。(参考《建筑中文网》)
一、管理的核心是人文而非技术
如果要谈中国的企业管理这么大的一个问题,实在是非个人所能为的。我们想从管理最基础的根基上找上一两个基点试探性的探讨,希望能有所启发。
"国情不同"、"本土化"、"东方文化"等言词是我们常见的对一些企业问题的解释(比如ERP的实施)。可是到底这个文化不同是哪些具体的内容呢?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反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企业在华的经营少有失败者。这里面可能归咎于很多的原因,比如: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资金雄厚等。
"国情和本土文化"在目前中国企业中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积极意义:
让一部份经过市场洗礼的企业,认清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所在,从而重塑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新夺回市场份额。这一点在家电业、手机等行业比较明显(比如TCL、波导与摩托罗拉、诺基亚的手机战)。
消极意义:
它是企业拒绝国际化,管理现代化管理的"挡箭牌";这一点在企业ERP的推行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要解开这种"中国特色"这种企业文化之秘,还得从管理的最基础谈起。目前,管理学在MBA教材也好,在企业的实践中也好,更多的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比如我们常说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技术等。在大多企业管理人的心中,自觉不自觉把管理当成一门技术,或者很有艺术味的技术,从引进的管理方法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TQM、6西格玛、麦肯锡7S、波士顿矩陈等等)。很多企业相信这些技术可以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
西方管理学家可以,也有精力去研究管理技术层面的东西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渡过了管理作为人文基础的阶段,在其社会也已经形成了较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人文基础。但如果中国的管理者只是在西方技术层面学习和研究的话,恐怕难以承担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任。因为中国的企业变革是在社会大变革的环境下进行的,与社会人文环境的演进是互相作用的。中国目前还在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人文基础建设上远远没有完成,甚至处于启蒙状态。在这个情况下,企业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是中国管理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前提。否则,技术性管理方法的跟进最终只能是形式上的跟进,换些概念而已(这些失败的案例在国内已经不少),更有甚者,将失败归咎于引进的管理技术方法上(比如对ERP的看法,在国内不太认同的情况下,而世界六大汽车集团全都成功实施了ERP)。
这种管理的人文基础的研究和推进,国外没有,外国专家也没有义务来告诉中国企业应该怎样做。这只能是中国人自己解决。
如果从中国市场经济人文社会基础的缺乏来看的话,就不难理解我国企业所出现问题并不那么高级的原因了。因此,认识中国的诸多企业管理现状必须从根本的价值观念上来看,要使中国企业真正融入现代管理的大家庭,必须在价值观念上形成真正的进步。
要做到真正建设市场经济基础的企业价值观体系,首先就是要将承认管理的人文本质,从市场经济的根本价值观而不仅是从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上入手,着手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基础。
我国人文的教育的落后,在社会层面上已经出现一些恶果,现在开始大力提倡的社会公德等的教育是在为人文教育的落后补课。从城市到处写着的"不准 "就不难理解企业管理的难度,以及所犯错误的低水平。因此,要真正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必须认识到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文而非技术。
二、企业管理的人文启蒙
只所以要用"启蒙"二字,是因为在企业价值观层面上,我国的现状基本处于传统价值的笼罩下,虽然企业管理从形式上和工具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现代企业的特点,但从观念的深处,仍没有质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反而掩盖了这些陈旧的观念,更有甚的是,不能正确理解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将一些落后陈旧的观念反而贴上了现代化的标签。
我国是一个在一个没有商业核心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市场经济。举个例子,在诸多国有企业,至今仍把在长年在外销售人员视为对表现不好的员工的" 惩罚",往往是安排不了的员工让他跑市场去,这说明我国传统的"重农轻商"的观念仍大有市场。在老百姓眼中,仍存在"无奸不商"的影响,一个奇怪的现象:广东是我国受商业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省,但相对而言,广东人做生意还是比较守规矩的(暂不用诚信二字),而"协议"对于受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地区来说,可能在观念中更多是一种商业手段而非规则。在中国传统的历史中,做官自然有做官所遵循的规则,这个规则拿到市场经济中,可能会产生"不诚信"的误解。所以我说,中国更的企业领导可能还是以一种做官的思维在做企业。
所以建立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体系,才是确保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真正融入企业的基石,才是我国与世界企业的核心差距。这个差距的弥补必须是一个痛苦和较长的过程。因此,处于刚刚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中国,企业管理的人文启蒙过程是任重而道远。
这里不再列举诸多处于启蒙阶段的例子,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国企业,即具备好的市场空间与机会,大量的聚集财富的机会,但财富的积累并不完全能代表自然的具备现代管理思想。因此,处在当今中国的企业家是即幸运的,又是最痛苦,幸运的是市场的机会,痛苦的是思想的洗礼与提升。为什么这些痛苦会落在企业家的头上,这是因为,企业家是目前中国最接近市场经济的人,是受市场价值观念挑战最大的人群。经常有各种讨论来论述中国的企业为什么到一定的时候再以难以成长,为什么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空间总是有限。其实除开政策和体制的原因之外。企业人文思想的缺乏和市场价值观的没有确立,必须不会造就"基业长青"的企业。因此我国的企业更多的更象历史上的朝代一样,"一朝天子一朝臣,各领风骚三五年",朝代的兴衰自然系于明君的出现,而企业的兴旺也自然也系于一英明的企业领导。
这里说企业人文管理思想的启蒙,首先在于对企业中的人的如何认识,企业与员工、老板与员工究竟是什么一种关系的定位?这里不能不谈到企业的目的是什么。经典的财经理论已经告诉我们,企业是以利润为最大化为目的,争论点无非是长期利润还是短期利润。如果从社会供需均衡和企业良性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做出合理的补充。这种观点在市场经济较成熟的国家,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中国还是一个并未认可"契约社会"的社会环境。因此,这种观点在促进我国提高企业效益和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回避的影响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由于我国传统价值中人格的非独立性,和现实中企业与员工的不对等地位(对于大部分中国员工来说,工作的首要意义还是养家糊口),企业与员工不是对等的契约关系,因此,过度强调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的价值取向,就造成了极端的只以利益出发的企业管理思维。这种思维与社会是以人们的幸福为发展的目标不相符。
2、我国现阶段强调成本为竞争优势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的阶段是对的,但从长远来看,中国人是没有理由永远定位在靠工资比外国人低来竞争的。国家的发展目的就是要中国人和世界上各族人一样,享受同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和成果。从世界产业格局的转移来看,成本优势迟早会各更落后的国家转移。那里我们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3、如果一个企业不行以企业的员工和股东利益的共同发展为目标,那么,企业的强大的持续的竞争力是根本无法保持。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在于股东的回报,也在于员工收益的提升。如果只偏重一方,至少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企业。
因此,不论从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是企业股东和员工的回报来看,都有必要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的价值观体系。所谓现代企业管理价值观的启蒙,至少应该包括以下观念的启蒙:
1、 市场与契约的观念的树立;
2、 人格平等、相互尊重观念的树立;
3、 人为目的的观念的形成。
4、 法制意识的崛起。
三、企业管理的启蒙观念
1、市场与契约观念的树立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8/3284.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