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当前设计过度平面化倾向的思考

收录时间:2005-07-31 16:0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 近年国内城建设计中出现了过度平面化倾向,即那些在设计中因不根据实际出发,而片面追求图面效果,尤其是总图表达效果,所形成的平面图纸虽完美,实际效果却大相径庭的设计。

延伸阅读:平面化 建筑设计

    摘要: 近年国内城建设计中出现了过度平面化倾向,即那些在设计中因不根据实际出发,而片面追求图面效果,尤其是总图表达效果,所形成的平面图纸虽完美,实际效果却大相径庭的设计。(参考《建筑中文网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平面化

    1、现状与隐忧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才能尽快进入角色,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几何化、平面化设计往往成了灵丹妙药,屡试不爽。许多曾给人 “眼前一亮” 的设计,实施后的效果却差强人意。不少设计过分讲究几何性、追求对景,对于原有地形地貌尊重不够,造成开挖量无谓增加。而且由于没有考虑到自然起坡、植被遮挡等诸多原因,许多图纸上景观设计的重点,其实不能得到真实反映。更有甚者,无论规划规模大小,都用同一手法,虽然图面漂亮,而实际感受中,尺度却不宜人。事实上,许多项目为了增加所谓说法、卖点,对景、轴线被过度使用,为形式而形式,一味追求图面效果,追求所谓新颖和趣味,致使许多建筑朝向不合理,或是迫使间距无谓增大,总建筑面积无谓缩小,而能够提高的销售单价却非常有限,总体评估得不偿失。部分甚至在开发过程中,均好性的根本原则遭到破坏,人为造成部分建筑单元的景观朝向差和销售困难。

    日常场景里,人们对周围景物的观察以成角透视为主。由于许多建筑物相距较近和彼此遮挡,再加上人们从远处观察建筑物的机会并不多,事实上,普通市民对建筑物体量特征谈不上有充分的把握。现实中,在一定规模的小区和建筑群里,容易形成许多相对独立的区域。由于建筑、植物等的相互遮挡和人们视线观察特点等诸多原因,这些区域事实上相互关系并不紧密。设计中往往借助模型与鸟瞰图来把握整体,通常观察视点较高,容易造成人们过分关注彼此的关联性。而且在总图中的建筑体量不是直观反映,许多区域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阴影对景观效果充分表达所造成的消极作用,和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景观环境往往属于二次设计,有些设计人员比较专注于图面效果,使其看起来更干净,更有秩序感,对与原有建筑的相互关系,对使用的功能、人流和车流的开口位置等却没有充分理解和考虑,使一些本来可以成为精彩节点的区域沦为了消极空间,很让人觉得可惜。

    常有报道我国某市、某县兴建市民广场,规模如何之大,档次如何之高。可是一旦看到其设计图稿或是实景照片,感觉就多少有些不对。其尺度通常显得过于巨大,多采用几乎完全的对称手法,再加上一些为形式而形式的所谓标志性节点,整个广场显得没有一点亲和力。虽美其名曰“市民广场”,可那光秃秃的花岗岩铺地、极少的休息设施,以及为了构图而出现的大量人为的高差,能真正让市民享用到广场带来的好处吗?事实上,常常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广场上活动。常常想,除了登高,谁又能看到那些用高档石材铺装的精美图案的全貌,或在那些超尺度的步道、景观中感到舒适呢?甚至许多缺水的北方城市也流行那些超尺度、几何化的广场,用大面积平整的草坪来显示广场的宏大。抛开经济、环境帐不算,就设计本身而言,也存在诸多不足,不仅与周边建筑、路网的结合十分生硬,就是最重要的空间感受,也不尽如人意。

    即便是上海浦东世纪大道这样的重要工程,有诸多专家的参与和论证,也存在着追求图面效果、设计平面化的倾向,留下了许多遗憾。

    (1)没有尊重城市肌理,与原有的方格路网成45°相交,形成许多五岔口、六岔口和畸形岔口,对今后的城市交通组织将带来许多困难,人为地加大了该地区的交通复杂性。交叉路口非常复杂,人到了这里后,除了世纪大道的方向感非常明确外,其它道路的方向感很难搞清楚,初到此地的游客往往搞不清东南西北。

    (2)世纪大道同时还是一条景观大道。道路两侧为绿带,绿带内设置了许多游憩设施、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但是各个景点相距甚远,沿路的景观也比较单调,人们如果只是步行,很容易感到疲惫。而行人过马路的交叉口,也相隔很远,加上缺乏地下通道或是天桥,造成人们过马路很不方便,安全隐患也较多。可以说,这完全是一个车行的尺度,而非步行的尺度。

    (3)由于世纪大道完全是一条新开的道路,宽阔而且笔直,虽然从视觉上看很有气势,但没有利用原有的道路和设施,因此自然成本高昂、动迁量大。而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经济成本的角度看也不是很合理。

    由于我国目前建设项目很多,而西方的建设量相对很小。境外设计师和设计公司都很看好中国这个市场,纷纷抢滩登陆,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洋流”。加上国内也迫切希望项目的设计水平能够迅速达到世界一流水准,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境外设计的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其中的确有不少精品,开阔了大家的眼界,扮美了我们的城市,让人叹为观止。可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让人尴尬的局面。比如目前就存在一种不合理现象——许多人对境外的设计水平盲目信赖,认为境外设计的就是好的,不加鉴别地全盘接受。致使许多有识之士视为之惊呼——“中国成了外国设计师的试验场”。

    情况的确如此,相当一部分在国外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纯形式化的项目在国内粉墨登场。它们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图纸上光鲜无比,而实际效果却相去甚远,有的甚至还成了建设性破坏,让人心里感觉很不是滋味。最啼笑皆非的是居然出现了一批境外“投标专业户”:利用境外设计的金字招牌、良好的图面表达、概念性视觉冲击,在竞标中迎合了许多甲方的口味,经常取得好成绩;而中完标后,在拿了一大笔设计费,将剩下的扩初和施工图纸委托给国内设计单位后,就一走了之。事实上,为了满足实际的各项要求和符合当地的技术规范,许多方案到实施已是面目全非,那些中标时所谓的精彩创意早就不知所终。几次三番下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金钱,还助长了不良风气。更糟的是不少国内设计单位艳羡之余,也纷纷效仿。“先中标再说”已成了许多设计单位的指导思想。一味求奇、求怪、追求平面好看,设计中形式主义大行其道也就理所当然了。与此同时,许多国人的正确的审美观和评判标准也受到了影响,消极作用难以估量。

    举个新近的例子:前段时间长沙市为桔子洲和湘江沿岸的规划举行了投标,最后美国易道公司脱颖而出。但是即使在进行了几轮修改后,方案仍和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结合比较生硬。展出的成果图面漂亮,效果图也很精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但其不尊重当地文脉的硬伤和对自然环境,历史遗留的破坏,还是遭到了许多市民的批评。最大的不满集中于其随意推翻原有规划,为了追求平面的漂亮和所谓“视觉通道”,在具有相当历史意义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的桔子洲头再架设一座或多座桥梁。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空间感受、对历史遗存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而且,赫赫有名的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也将荡然无存。目前,该项目由于遭到了公众的普遍质疑,一度蓬勃开展的建设拆迁活动也不得不暂时停顿了下来,等候方案的再次修改完善。

    2、原因

    造成这种设计过于平面化的因素当然有很多,但我们主要可以将其归纳为两大类:

    2.1 外部的原因

    现在国内建设项目很多,市场却不是很规范。在普遍实现招投标模式的今天,刨去最后表达所需的时间,真正留给方案设计往往只是“只争朝夕”。在这么短的时间要求每个设计都成为精品是不现实的。而为了增加特色,以期在投标中脱颖而出,许多只是构成、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就被生硬的塞了进来。许多政府主导的公共项目,在现代化、标志化等口号的影响下,容易有意识无意识的破坏项目的尺度感,刻意追求构图理性和序列感,贪大求全,一味迎合有车阶级,忽视了普通市民的审美情趣和使用要求,形成了那些没有亲和力、“好看不好用”的公共场所。

    2.2 设计人员自身的原因

    目前整个行业处于比较热的时期,大量的人员参与其中。由于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经历不同,直接导致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设计中受到一些功利主义影响,对于设计本身的态度上,也存在有许多欠缺。陶醉于平面完美的假象里,却对图纸上每个细节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还没有真正体会“以人为本”的含义,没有真正肩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怎样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针对不同的项目,拿出一个还“不错”的方案,是每个设计人员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在设计中追求平面构图、运用几何手法,用平面的丰富来掩盖设计的苍白,就成了许多人屡试不爽的“法宝”。致使许多方案图面上非常漂亮的,建成后的效果却大打折扣,许多建成后,甚至根本无法感受图纸上的“精妙”节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7/3252.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浅谈现代住宅建筑设计

环保节能型建筑设计浅析

建筑是有意味的建造?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设计中的类型学

论别墅价值

客厅的设计与布置

从建筑的自由之路看自由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走出手法

走出手法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