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发布前沿产品开拓智能建筑领域

收录时间:2005-07-27 16:0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近来,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动作频频,继与上海电气集团组建合资公司以后,随后又首期投资1亿元在上海建立中国研发中心;4月8日,施耐德在天津开发区发布了面向高端市场的梅兰日兰新一代DPN小型断路器及电涌保护器。这一系列的举措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中国市场是施耐德最为重要的市场,所以我们把最好的产品、研发技术投向中国。”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杜华君先生(GuyDufraisse)如是说

延伸阅读:上海 中国 天津开发区 施耐德 电气

    近来,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动作频频,继与上海电气集团组建合资公司以后,随后又首期投资1亿元在上海建立中国研发中心;4月8日,施耐德在天津开发区发布了面向高端市场的梅兰日兰新一代DPN小型断路器及电涌保护器。这一系列的举措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中国市场是施耐德最为重要的市场,所以我们把最好的产品、研发技术投向中国。”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杜华君先生(GuyDufraisse)如是说。(参考《建筑中文网

    谋求产品优势拉开竞争差距

    施耐德旗下梅兰日兰品牌此次发布的新品针对住宅市场研发,融入了诸多的领先世界创新技术。与西门子、ABB等行业巨头相比,施耐德推出的新一代产品优势在哪里?施耐德电气低压终端配电及楼宇自动化事业部班宁伟先生(OliverBlum)认为:“新一代小型断路器集我们的最新技术于一身,仅这个新一代小型断路器,我们在美国就申请了5项专利。新产品在自身功能上较原有产品有了很大的提高,所有技术参数全部按照国家标准的最高值来执行。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其价格还是很具有竞争力的。”

    SPD电涌保护器产品是专为保护电气系统和重要设备免受雷电危害而设计的,主要是限制电力系统中的雷击过电压和部分操作过电压。相对于原固定式电涌保护器,它的最大放电电流和标称放电电流更大,电压保护水平更好,持续运行时间更长,同时采用电子报警,更容易看出问题所在。

    据了解,新的DPN在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过压保护”技术,使其更加适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与原有产品相比,新一代产品不仅功能更强大,并且30个型号可以拼装组合出上百种漏电保护断路器方案,为电气工程师提供了方便。

    进军楼宇自控开发西部

    2004年施耐德电气全球的销售额为103.65亿欧元,在中国的销售额为56.97亿人民币。2003年和2004年通过收购TAC和安得沃公司,将其触角延伸到了智能楼宇和自动化控制领域。

    今后施耐德将在中国如何布局?“我们把国际市场分为三大区,第一是欧洲区,这个市场比较成熟,增长并不显著,每年大约增长2%-3%.第二是北美地区,其增长的后劲比较强,每年在4%左右,大部分消费来源于公共建筑和民用住宅。第三是中国地区,中国市场在全球来讲是一个特例,不仅从工业、投资、公共建筑以及民用住宅领域都有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实际上中国各个领域的增长在20%左右。”杜华君表示:“我们要多方位地扩大我们的业务范围,尤其是在楼宇自控方面将会推出新的产品,扩展新的业务。目前中国政府在大力开发西部,我们也希望能成为进入西部地区的第一家跨国电气企业,把我们最好的产品输送到那里。”

    中国市场还需标准“护航”

    杜华君先生认为,中国建筑电气领域相对于别的领域而言,发展更稳健。更加人性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安全、节能是今后建筑电气发展的方向。进一步规范市场,完善行业标准,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目前要重视的问题。班宁伟表示:“电涌保护器目前在国内建筑中不是强制使用的配电产品,但我们相信今后将会走到这一步,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中国的建筑电气标准逐步达到国际最新标准。”

    世纪安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骆怀先先生表示,施耐德电气这样拥有169年历史的老牌跨国企业,为中国低压配电行业带来的不仅仅是高端的产品,也是一个标准的制定过程。所谓的行业标准、新秩序、新规则都是在以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诞生的,而国外企业所走过的百年之路则是国内的一些企业值得借鉴的。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7/3142.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智能大厦施工图设计要点实例分析

中国近代建筑: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谈电气工程管理

家庭装潢中的电气设计和安装

工程施工中电气监理的要点和措施

关于建筑施工电气设计与安装方法的简要探讨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探析

民用建筑火灾分析及智能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应用

住宅电源插座设计

常见建筑电气设计容量问题综述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