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三跨连续贝雷梁试验

收录时间:2010-11-15 09:42 来源: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作者:张永春,史慧彬,洪伟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本文主要是通过计算国产321桁架的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并测定其挠度,为跨河大桥三跨连续箱梁现浇支架搭设提供技术参数。验证贝雷梁在同一荷载下的理论计算挠度与实际挠度的相符性。

延伸阅读:三跨连续箱梁 理论参数 贝雷梁

        0.引言

        跨河大桥跨采用整体现浇施工,由于桥跨跨越河流,施工时为尽量降低对河道通航的防碍,支架在中跨中间设净空 18 米×5 米的通航孔, 在通航孔两侧各设入土 12 米的 21 根 φ0.5 米的钢管桩作临时支点。 拟采用国产 321 公路钢桥桁架(国内通常称为贝雷架)架设连续梁支架,分别支承在桥跨的八个支点处。 为确定支架的实际挠度与理论计算挠度的相符性,需进行三跨连续贝雷梁进行试验。(参考《建筑中文网

        1.贝雷梁试验

        1.1 贝雷梁的假设

        计划在桥头路面上布置同高的四个支点,跨度组合为 14+26+14,上搭设单层上下加强 4 排贝雷片,横向每隔 3 米上下采用钢管加固,在贝雷梁上分批采用贝雷片加载。 采用水准仪测其实际的挠度,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为比较支点宽度对贝雷梁变形的影响,试验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支点宽度约 50CM,即接近点接触状态,第二次支点宽度为4 米,即完全模仿现浇箱梁支架。

        1.2 贝雷梁挠度理论值计算

        1.2.1 计算中跨 26 米、边跨 14 米连续梁的跨中挠度,计算模型如下

       

        1.2.1.1 让算弯矩分配系数

        (1)计算刚度系数(设 EI=26)

        iba=EI/L=26/14=1.857 ibc=EI/L=26/14=1.857.

        icb=EI/L=26/14=1.857 icd=EI/L=26/14=1.857.

        (2)计算弯矩分配系数

        在计算某一节点处的分配系数时,相邻的刚结点,应作为临时固端看待。

        μba=3iba/(3iba+4ibc)=3×1.857/(3×1.857+4×1)=0.58.

        μbc=4ibc/(3iba+4ibc)=4×1.857/(3×1.857+4×1)=0.42.

        μcb=4icb/(3icd+4i)=4×1.857 /(3×1.857+4×1)=0.42.

        μcd=3icd/(3icd+4icb)=3×1.857/(3×1.857+4×1)=0.58.

        1.2.1.2 固端弯矩计算

        在连续梁的 B、C 两支点加约束使其固定, 这时各杆端弯矩为固端弯矩,其值计算如下:

        Mba=0.125qL2=0.125q×142=24.5q.

        Mbc=-0.0833qL2=-0.0833q×262=-56.33q.

        Mcb=0.0833qL2=0.0833q×262=56.33q.

        Mcd=-0.125qL2=-0.125q×142=-24.5q.

        1.2.1.3 按力矩分配法原理进行力矩分配:

        Mba=Mbc=Mcb=Mcd=47.88q1.2.1.4 计算支点反力.

        (1)A 点支点反力 RA:14Ra+47.88 q-0.5qL2=0 Ra=3.58q.

        (2)B 点支点反力 RB:40Ra+26Rb+47.88q-0.5qL2=0 Rb=23.42q.

        同理计算 RC=23.42q,RD=3.58q.

        根据支点反力和受力图绘如下贝雷梁的剪力图:

       

        1.2.1.5 计算跨中挠度

        (1)计算中跨跨中挠度

        ①计算外力作用下中跨跨中挠度

       

        中跨贝雷梁受力如上图所示,因在一般情况下,梁的变形均极微小,且在材料的线弹性范围内,即梁的位移与荷载呈线性关系,由此可根据叠加原理计算其位移,即只需先分别计算出各项荷载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位移,再求出它们的代数和,即为梁上所有荷载作用下的总位移,下面按照叠加原理计算梁的跨中挠度。 中跨贝雷梁所承受的外力如上图,跨中挠度主要由支点负弯矩引起的上挠和均布荷载引起的下挠,跨中挠度为三者的叠加,具体计算如下(其中支点负弯矩引起的挠度按图乘法计算)

        M=47.88q.

        支点负弯矩作用的弯矩图

       

        单位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计算支点负弯矩作用下的跨中上挠挠度.

        f 中=(0.5L×0.25L×47.88q)/EI=5.985L2q/EI=4046q/EI.

        计算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跨中下挠挠度.

        f 中=5qL4/384EI=5950.2q/EI.

        将 E=2.1×1011Pa,4 片上下加强贝雷梁 I=4×577434×10-8m4则中跨跨中挠度为 f=(5950.2-4046)q/EI=3.93×10-5q(CM).

        ②计算因贝雷销间隙引起的非弹性挠度

        f=0.05×0.1524(72-1)/2=1.83cm.

        ③中跨跨中挠度即为外力作用下的弹性挠度和非弹性挠度之和,具体计算如下:

        f=3.9q×10-5+1.83.

        1.2.2 边跨跨中挠度计算

        1.2.2.1 外力作用下的弹性挠度计算

        f=5qL4/384EI-3qL2/EI=(500-587)q/EI=-87q/EI.

        1.2.2.2 计算因贝雷销间隙引起的非弹性挠度

        f=0.5×0.1524(52-1)/2=0.91cm.

        1.2.2.3 边跨跨中挠度即为外力作用下的弹性挠度和非弹性挠度之和,具体计算如下:

        f 边=-1.8×10-6+0.91(CM).

        1.2.3 贝雷片在自重作用下的挠度计算

        1.2.3.1 4 片贝雷片的自重荷载 q=(270×4+80×2×4+21×3+3×3)/3=5973N/M

        则中跨跨中挠度 f=3.9q×10-5+1.83=2.06cM.

        f 边=-1.8 q×10-6+0.91=0.9CM.

        1.2.3.2 当均布荷载为 1.6770n/m 时的挠度(采用贝雷片横铺叠放6 层)

        fz=3.9q×10-5+1.83=2.48M.

        f 边=-1.8×q10-6+0.91=0.88CM.

        1.2.3.3 当均布荷载为 2.7570n/m 时的挠度 (采用贝雷片横铺叠放12 层)

        fz =3.9q×10-5+1.83=2.9M.

        f 边=-1.8×q 10-6+0.91=0.86CM.

        1.3 采用水准仪测量贝雷梁实际挠度

        2.试验结果整理

        第一次挠度试验结果汇总(26 米跨跨中)

       

        由上表实测数据,按弹性变形理论推算贝雷梁的负荷与挠度关系如下式:

        f 中=0.00833q+30.

        q___ 均布荷载,单位:Kg/m.

        f 中——通航孔支点挠度;单位:cm.

        第二次挠度试验结果

       

        通过上述试验结果,可以得到:在跨河大桥支架的搭设,三跨贝雷梁支架支点宽度为 4M 时,理论计算挠度与实际挠度相差较小,且实际挠度比理论挠度值要小,可以用于贝雷梁的搭设。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011/14483.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贝雷梁和碗扣支架在桥梁施工的应用

钢管桩和贝雷梁组合支架在跨河现浇梁施工中的应用

贝雷梁临时路面系统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

贝雷梁支撑在桥梁纠偏过程中的失稳分析

贝雷梁施工支架设计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