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
谈述超长无缝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栏目最新
- 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隧道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施工技术
-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五个控制要点
-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原因和防止措施
- 地下停车场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预控措施
- 试析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措施及案例分析
-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综合预报技术案例分析
- 预制块镶面现浇混凝土隧道洞门施工方法
- 建筑施工模板应用技术简析
网站最新
内容提示: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经常会遇到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无缝设计和施工的问题,在超长无缝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同时,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超长混凝土结构易出现的温度收缩裂缝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虽然这类裂缝属非结构性裂缝,一般不致影响构件承载力和结构安全,但却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同时也会给使用者感官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论文关键词:超长无缝混凝土 结构 施工 温度裂缝
论文摘要: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经常会遇到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无缝设计和施工的问题,在超长无缝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同时,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超长混凝土结构易出现的温度收缩裂缝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虽然这类裂缝属非结构性裂缝,一般不致影响构件承载力和结构安全,但却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同时也会给使用者感官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但按成因基本可归结为由外荷和变形引起的两大类裂缝。其中由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引起的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以及由这两种变形共同引起的温度收缩裂缝是实际工程中最常见的裂缝。随着建筑向大型化和多功能发展,超长(即超过温度伸缩缝间距)高层或大柱网建筑不断出现,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施工中泵送混凝土工艺的应用,使超长混凝土结构易出现的温度收缩裂缝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虽然这类裂缝属非结构性裂缝,一般不致影响构件承载力和结构安全,但却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同时也会给使用者感官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一、无缝设计方案
1、基本原理 无缝设计的思路是“抗放兼施,以抗为主”,其膨胀加强带所建立的预压应力,与混凝土抵抗收缩变形所产生的拉应力能达到补偿平衡,这是无缝设计的关键。
2、加强带设置位置 由于该工程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墙板混凝土等级不一致,施工中按规范要求设置水平施工缝(钢板止水带),底板、墙板和顶板共分三次浇筑完成,共设置两道加强带。
3、膨胀加强带构造措施 加强带沿轴线方向共设置二道(包括底板、墙板、顶板),宽度2m,在加强带的两侧架设密孔钢丝网,网孔5mm,以防止带外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带内增加水平构造钢筋8@100,钢筋规格同原设计的配筋,加强带混凝土强度等级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采用了C35、C45混凝土,施工中,先浇一侧带外混凝土,浇到加强带时,改用膨胀混凝土,由A轴向H轴连续浇捣。
4、微膨混凝土的设计 膨胀混凝土用于超长结构无缝施工,其限制膨胀率设计和设定非常重要,膨胀率偏小,则补偿收缩能力不足,无缝施工难以实现,膨胀率过大,对混凝土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微膨混凝土的设计,主要是在混凝土的配比中掺入适量的外加剂、添加剂,使得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产生水化热和凝固后的干燥收缩,即热胀冷缩所产生的变形压缩到最低的一种构思。
二、防止和减轻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设计建议
1、设置后浇带以及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措施
1.1有效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是列入高规中的一种目前设计人员常采用的方法,它利用了混凝土早期收缩量大的特性,其设计思路是“以放为主”。主要作用是释放早期混凝土收缩应力,减小以收缩为主的变形。如设计施工处理不好,不仅起不到予期的效果,还会留下结构隐患。因此就后浇带的具体做法提出以下建议和看法:
⑴间距:高规规定为30m~40m。建议具体工程应结合建筑物长度、气候环境特点综合考虑,一般应控制在30m左右。
⑵位置:①小跨梁开间或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可在梁跨三分之一处。②平面布置时要注意梁的布置宜平行于后浇带以免梁截断太多。③视具体情况可沿平面曲折通过。
⑶宽度:高规规定800~1000mm。建议预留的宽度要考虑满足钢筋错开搭接要求。可允许大于1000mm。
⑷钢筋:目前对后浇带内梁纵向钢筋处理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梁板钢筋均断开后搭接(高规要求),但由于梁钢筋搭、焊接处理困难,质量不易保证,易给结构造成隐患。第二种:板钢筋断开,梁钢筋直通不断。目前工程采用较多,但由于截断梁较多时,钢筋全部不断会约束混凝土收缩,达不到予期效果。
建议:梁上部钢筋,腰筋及板墙钢筋断后错开搭接或必要时先搭后补焊。梁下部钢筋不断,可适当加大配筋。这样即可大大减小梁钢筋全部不断对混凝土收缩形成的约束,又可避免梁钢筋全部断后造成的钢筋搭、焊接困难。
1.2针对性地采取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措施
⑴加强屋面保温隔热措施,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严格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⑵屋面板、外廊板,阳台板等外露室外现浇板(含施工期间主体暴露时间较长的室内现浇板)以及板跨大于4m且采用泵送混凝土的双向连续板等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板,均应在板面(即板的受压区)配置不小于φ6@200双向钢筋网片,或支座钢筋隔一全跨贯通,但间距不宜大于200mm,每一方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1%。
⑶框架梁及所有现浇梁凡高度≥600者(外露梁高度≥500)均设置不小于2φ12腰筋。腰筋宜细而密,间距不应大于200mm,每侧腰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1%。
⑷檐口板,外露栏板应双面双向配筋,上下端头各配≥2φ10温度抵抗筋,并每隔15~20m设置一道20mm温度伸缩缝。
⑸控制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5。
2、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 由于后浇带延长工期,钢筋断后的搭、焊接和清理凿毛均给填缝施工带来一定麻烦,处理不好将留下隐患,因此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游宝坤等人提出了采用UEA加强带取代后浇带连续浇筑超长建筑的无缝设计施工方法。
(1)设计思路:“以抗为主”的设计原则,利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产生的膨胀作用,在结构中产生少量预压应力用来补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和收缩拉应力,从而防止收缩裂缝或把裂缝控制在无害裂缝范围内。
(2)具体做法:所有楼板均掺10~12%UEA(膨胀率2~3×10-4)。但每间隔50m设置一条2m宽膨胀加强带,带内混凝土掺加14~15%UEA(膨胀率4~6×10-4),两侧设密孔钢丝网,防止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可连续浇筑100~200m的超长建筑。
由于这种方法,规范未列入,施工要求严,气候环境影响大,潮湿地区膨胀可保持,干躁地区会存在问题。一般地区要慎重采用,若采用可做必要计算和实验,测得一些技术数据,最好在有条件保湿养护的地下结构中采用。也可考虑在建筑长度70m以下,设置后浇带后影响工期的工程上试用,但对梁板构件仍应针对性地采取3.1.2中介绍的一些必要的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设计措施。另外特别提请施工时要严格保湿养护。
(3)采用予应力混凝土结构:予应力混凝土可增强梁板刚度,梁板中所产生的预压应力可抵消由于混凝土温度变化和收缩产生的轴向拉应力,从而达到扩大温度伸缩缝间距不设后浇带的目的。经对珠海机场调研了解到:梁板在采用无粘结予应力混凝土后,平面尺寸84×48m,未设后浇带,使用良好。当为满足建筑层高要求而采用该技术时,可考虑在采用必要的控制和抵抗温度应力的具体措施后增大温度伸缩缝的间距,但应结合工程收集资料具体分析。 来源: 《建筑中文网》.
论文摘要: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经常会遇到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无缝设计和施工的问题,在超长无缝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同时,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超长混凝土结构易出现的温度收缩裂缝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虽然这类裂缝属非结构性裂缝,一般不致影响构件承载力和结构安全,但却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同时也会给使用者感官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但按成因基本可归结为由外荷和变形引起的两大类裂缝。其中由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引起的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以及由这两种变形共同引起的温度收缩裂缝是实际工程中最常见的裂缝。随着建筑向大型化和多功能发展,超长(即超过温度伸缩缝间距)高层或大柱网建筑不断出现,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施工中泵送混凝土工艺的应用,使超长混凝土结构易出现的温度收缩裂缝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虽然这类裂缝属非结构性裂缝,一般不致影响构件承载力和结构安全,但却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同时也会给使用者感官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一、无缝设计方案
1、基本原理 无缝设计的思路是“抗放兼施,以抗为主”,其膨胀加强带所建立的预压应力,与混凝土抵抗收缩变形所产生的拉应力能达到补偿平衡,这是无缝设计的关键。
2、加强带设置位置 由于该工程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墙板混凝土等级不一致,施工中按规范要求设置水平施工缝(钢板止水带),底板、墙板和顶板共分三次浇筑完成,共设置两道加强带。
3、膨胀加强带构造措施 加强带沿轴线方向共设置二道(包括底板、墙板、顶板),宽度2m,在加强带的两侧架设密孔钢丝网,网孔5mm,以防止带外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带内增加水平构造钢筋8@100,钢筋规格同原设计的配筋,加强带混凝土强度等级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采用了C35、C45混凝土,施工中,先浇一侧带外混凝土,浇到加强带时,改用膨胀混凝土,由A轴向H轴连续浇捣。
4、微膨混凝土的设计 膨胀混凝土用于超长结构无缝施工,其限制膨胀率设计和设定非常重要,膨胀率偏小,则补偿收缩能力不足,无缝施工难以实现,膨胀率过大,对混凝土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微膨混凝土的设计,主要是在混凝土的配比中掺入适量的外加剂、添加剂,使得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产生水化热和凝固后的干燥收缩,即热胀冷缩所产生的变形压缩到最低的一种构思。
二、防止和减轻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设计建议
1、设置后浇带以及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措施
1.1有效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是列入高规中的一种目前设计人员常采用的方法,它利用了混凝土早期收缩量大的特性,其设计思路是“以放为主”。主要作用是释放早期混凝土收缩应力,减小以收缩为主的变形。如设计施工处理不好,不仅起不到予期的效果,还会留下结构隐患。因此就后浇带的具体做法提出以下建议和看法:
⑴间距:高规规定为30m~40m。建议具体工程应结合建筑物长度、气候环境特点综合考虑,一般应控制在30m左右。
⑵位置:①小跨梁开间或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可在梁跨三分之一处。②平面布置时要注意梁的布置宜平行于后浇带以免梁截断太多。③视具体情况可沿平面曲折通过。
⑶宽度:高规规定800~1000mm。建议预留的宽度要考虑满足钢筋错开搭接要求。可允许大于1000mm。
⑷钢筋:目前对后浇带内梁纵向钢筋处理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梁板钢筋均断开后搭接(高规要求),但由于梁钢筋搭、焊接处理困难,质量不易保证,易给结构造成隐患。第二种:板钢筋断开,梁钢筋直通不断。目前工程采用较多,但由于截断梁较多时,钢筋全部不断会约束混凝土收缩,达不到予期效果。
建议:梁上部钢筋,腰筋及板墙钢筋断后错开搭接或必要时先搭后补焊。梁下部钢筋不断,可适当加大配筋。这样即可大大减小梁钢筋全部不断对混凝土收缩形成的约束,又可避免梁钢筋全部断后造成的钢筋搭、焊接困难。
1.2针对性地采取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措施
⑴加强屋面保温隔热措施,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严格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⑵屋面板、外廊板,阳台板等外露室外现浇板(含施工期间主体暴露时间较长的室内现浇板)以及板跨大于4m且采用泵送混凝土的双向连续板等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板,均应在板面(即板的受压区)配置不小于φ6@200双向钢筋网片,或支座钢筋隔一全跨贯通,但间距不宜大于200mm,每一方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1%。
⑶框架梁及所有现浇梁凡高度≥600者(外露梁高度≥500)均设置不小于2φ12腰筋。腰筋宜细而密,间距不应大于200mm,每侧腰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1%。
⑷檐口板,外露栏板应双面双向配筋,上下端头各配≥2φ10温度抵抗筋,并每隔15~20m设置一道20mm温度伸缩缝。
⑸控制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5。
2、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 由于后浇带延长工期,钢筋断后的搭、焊接和清理凿毛均给填缝施工带来一定麻烦,处理不好将留下隐患,因此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游宝坤等人提出了采用UEA加强带取代后浇带连续浇筑超长建筑的无缝设计施工方法。
(1)设计思路:“以抗为主”的设计原则,利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产生的膨胀作用,在结构中产生少量预压应力用来补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和收缩拉应力,从而防止收缩裂缝或把裂缝控制在无害裂缝范围内。
(2)具体做法:所有楼板均掺10~12%UEA(膨胀率2~3×10-4)。但每间隔50m设置一条2m宽膨胀加强带,带内混凝土掺加14~15%UEA(膨胀率4~6×10-4),两侧设密孔钢丝网,防止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可连续浇筑100~200m的超长建筑。
由于这种方法,规范未列入,施工要求严,气候环境影响大,潮湿地区膨胀可保持,干躁地区会存在问题。一般地区要慎重采用,若采用可做必要计算和实验,测得一些技术数据,最好在有条件保湿养护的地下结构中采用。也可考虑在建筑长度70m以下,设置后浇带后影响工期的工程上试用,但对梁板构件仍应针对性地采取3.1.2中介绍的一些必要的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设计措施。另外特别提请施工时要严格保湿养护。
(3)采用予应力混凝土结构:予应力混凝土可增强梁板刚度,梁板中所产生的预压应力可抵消由于混凝土温度变化和收缩产生的轴向拉应力,从而达到扩大温度伸缩缝间距不设后浇带的目的。经对珠海机场调研了解到:梁板在采用无粘结予应力混凝土后,平面尺寸84×48m,未设后浇带,使用良好。当为满足建筑层高要求而采用该技术时,可考虑在采用必要的控制和抵抗温度应力的具体措施后增大温度伸缩缝的间距,但应结合工程收集资料具体分析。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903/12673.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