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银行业趋势预测与对策选择
- 2013年中国建筑业前三季度分析简报
- 建筑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营改增税制设计研究
- 如何控制项目采购成本
- 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 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 建筑业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回顾与启示
- 世界顶级承包商的发展模式和启示
- 基于经济法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问题
-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管理建议和误区
- 建筑企业的准时化采购模式研究
内容提示:据预计,2008年我国银行业运行环境依然良好,全行业总体仍将保持较高景气度。银行放贷动能强烈与信贷调控压力加大的矛盾会更趋突出,净息差继续扩大的可能性更大但幅度有限,上市银行净利润仍将保持50%以上的较高增长。业务产品创新将继续围绕需求变化而展开,信用卡等新兴银行业务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高级人才稀缺、IT系统滞后的瓶颈效应将逐步显现。境内外并购活动将愈演愈烈,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
据预计,2008年我国银行业运行环境依然良好,全行业总体仍将保持较高景气度。银行放贷动能强烈与信贷调控压力加大的矛盾会更趋突出,净息差继续扩大的可能性更大但幅度有限,上市银行净利润仍将保持50%以上的较高增长。业务产品创新将继续围绕需求变化而展开,信用卡等新兴银行业务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高级人才稀缺、IT系统滞后的瓶颈效应将逐步显现。境内外并购活动将愈演愈烈,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合规性监管仍是银行业监管的重头戏,监管协调机制有望取得新突破。(参考《建筑中文网》)
值得注意的是,各商业银行有必要对后期运行中逐步加大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两高一资”行业的信贷风险、按揭贷款和信用卡等粗放竞争带来的整体性风险、外币资产(负债)面临的汇率风险以及相关操作风险给予高度的关注。针对这些风险,我们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2008年我国银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8年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信贷调控将更加严格,同时我们预计后期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出口增长会有所放缓,这些因素都将对我国银行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总体看来,2008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企业利润增幅会有所降低但增长依然较快,金融市场改革和开放将进一步深化,我国银行业的运行环境依然良好。我们认为,2007年我国银行业的一些重要特征在2008年将有所延续,同时还将呈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银行放贷动能强烈与信贷调控压力加大的矛盾更趋突出,贷款投向和结构将继续调整。
2008年推动银行放贷的因素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工业企业效益继续保持良好,贷款需求将依然旺盛。零售贷款主要是按揭贷款增长因房价因素会有所放缓,但规模扩张仍然较快。重要的是,2007年连续加息的正面效应在2008年会更加显著,这将进一步增强银行的放款动力。多数银行同时还有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为支撑。而另一方面,为防止CPI反弹和通胀扩散,货币政策将维持从紧,监管部门对年度新增贷款的控制将更加严格,预计全年增长目标在15%左右。不排除央行继续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可能,届时一些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头寸会更加紧张。出于各方面压力,各行必然要加大对分支行信贷投放的过程调控力度。依然强烈的放贷动能与持续加大的调控压力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在总量调控约束下,贷款投向和结构的调整将成为2008年各商业银行的现实选择。预计会有以下方面表现:一是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信贷项目会明显压缩;二是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投资性按揭贷款的比例将有所降低;三是票据贴现业务将进一步控制,但转出票据的空间已相对有限。事实上,贷款需求的旺盛为商业银行优化贷款投向和结构提供了有利契机,有助于银行优选信贷项目,提高议价能力。
净息差继续扩大的可能性更大但幅度有限,上市银行净利润仍将保持50%以上的较高增长。
在2007年为银行利润立下汗马功劳的净息差,在2008年仍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可能出现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影响着净息差变化的方向和幅度。首先,预计后期还有一次加息,如果加息仍是非对称的(即活期存款利率不变),银行受益会更大;否则,受益稍小。其次,预计定期存款活期化速度将逐渐放缓,分流到股市和债市的活期资金将以同业存款形式回流银行,但银行承担的利息成本将有所增加;再次,如果存款准备金继续上调,不仅降低了非信贷资金的收益率,银行迫于头寸压力还必须调整生息资产结构,通过释放部分盈利来换取流动性。综合各类因素,我们仍认为2008年净息差继续扩大的可能性会更大些,但幅度比较有限。同时,生息资产规模在调控政策影响下,预计增速将低于2007年。
2008年中间业务收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证券市场整体上行、银行卡业务加速发展以及居民投资理财需求持续扩大等利好因素,但由于2007年中间业务收入超预期增长导致基数较高,2008年增速将有所下降,预计上市银行平均增幅在50%~60%之间。非利息收入占比和利润贡献度将进一步扩大。另外,2008年企业所得税降低至25%且税前扣除范围扩大,将较大幅度减少银行所得税支出,构成推动全行业盈利进一步扩大的重大因素。总体判断,2008年我国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虽然会低于2007年,但仍将保持在50%以上的较高水平。
业务产品创新将继续围绕需求变化而展开,信用卡等新兴银行业务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
有理由相信2008年我国银行业的业务产品创新仍将层出不穷,各类创新主要围绕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展开。例如,针对利率调整的不确定性增加,将加快创新利率衍生金融业务,帮助投资者有效管理短期利率风险。同时针对人民币加速升值,将向出口型企业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外币保值和现金管理业务;针对股票市场和资源品价格节节攀升,推出更多与股票、股指、黄金、石油等挂钩的理财产品,以提高客户理财收益率;根据公司客户的不同特征,在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融资、票据贴现、按揭贷款等业务领域都将继续推陈出新,注重市场细分的同时加强金融服务品牌塑造。与业务创新密不可分的是服务手段的创新,如网上开证、电子票据、电子报关、电话银行、银企直连等都将成为银行提升服务效率、加快业务发展的创新突破口。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除了对公贷款、按揭贷款等传统业务领域,近年快速成长起来的信用卡、中小企业融资、综合理财、现金管理等新兴银行业务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信用卡上,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及招行、交行盈利的示范效应将促使各银行快马加鞭,并赶在外资银行进入该领域前加紧“跑马圈地”。中小企业融资上,随着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参与者的不断加入以及银行自身业务组织架构的形成,争抢这一曾经被市场冷落的“蛋糕”的时代将真正到来。理财业务竞争的加剧自不待言,它是居民财富加速增长、资产价值波动加大及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必然结果。另外,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精心准备后,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已先后踏上征途,一场以争夺中国富豪群体为目标的战役在2008年将正式打响。
高级人才稀缺、IT系统滞后的瓶颈效应逐步显现,银行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对于中资银行来说,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稀缺程度在2008年会有所加深。网点加速扩张、经营管理要求提升以及外资银行“挖角”都将加大中资银行的人才需求缺口。其中,业务创新和经营国际化两大主题将更加凸显产品开发、资本运营、风险管理、海外经营等人才的缺乏,而支行行长、条线主管等管理人才以及客户经理、理财顾问、资金管理等专业人才的流失率很可能继续攀升。同时,客户规模的增长、业务量的扩大、内部管理的复杂化等因素将进一步暴露国内银行IT系统发展整体滞后的弊病,运营效率面临新的考验。今后较长时期内,两者对国内银行发展的瓶颈效应将逐步显现。
当然,经过近年的实践,现代银行管理技术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将取得更大进展,尽管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银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008年,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为各银行强化资本金分配和运用提供了条件,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继续深化要求各银行同步改善市场风险管理能力,中小企业融资的大力发展将迫使各银行在信用评级、产品定价技术上更进一步,事业部制改革的推进需要各银行以全新的成本预算、绩效考核理念和技术为支撑。总之,环境的压力和改革的动力将迫使我国商业银行做出更大的努力,管理技术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境内外并购活动将愈演愈烈,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
此前中资银行上演的几宗海外并购案已足以让世人惊叹,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2008年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本土、海外的银行并购活动将愈演愈烈。在本土范围,大中型商业银行为加快网点扩张和争取地方资源,将积极谋划、实施对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兼并收购。地方政府也将积极推动地方金融组织的整合重组。为继续突破综合经营瓶颈,商业银行收购基金、保险甚至证券等金融机构股权的跨领域并购将有望获得新进展。同时,中资银行的海外并购在2008年将继续拉开,东南亚、拉美、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都可能成为跨国并购的目标市场。人民币的长期升值、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的形成以及中国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支持等等,为中资银行实施海外并购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条件。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2/9313.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