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展望与发展趋势

收录时间:2007-03-03 23:14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2001-2005年,是中国实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十五计划”)的期间。在此期间,中国政府空前地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加大了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规模,从而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契机。

延伸阅读:中国 中国政府 五年计划 发展 环保产业

    一、中国环保产业的市场背景

    2001-2005年,是中国实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十五计划”)的期间。在此期间,中国政府空前地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加大了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规模,从而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契机。(参考《建筑中文网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我国将在“九五”工作的基础,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解决重点区域的重点环境问题为突破口,整体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除了继续推进以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三河(海河、辽河、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一市(北京市)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及一海(渤海)海域水污染防治为内容的33211工程的实施并力争抓出实效外,还增加了长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小浪底库区及其上游和松花江流域等三个重点区域的污染治理。以上13个重点区域的污染治理简称为“333211工程”。此外,重点环保城市山“九五”的47个增加为100个。上述重点区域的污染治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污染防治:实施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工程,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下降10%:关停污染严重的工厂,淘汰落后的尘产设备与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行清洁尘产: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强化核安全和核辐射污染防治与监督管理;重点治理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冶金工业、化工工业、建材工业、轻工工业的行业污染。

    2.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保护人体健康,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合理调整:大气污染防治,提倡清洁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水污染防治,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45%:加强饮用水集中水源地的保护: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加快城市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增加到75%:治理城市噪声污染,防治电磁辐射污染。

    3.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一批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和自然资源开发重点监管区;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

    4.农村环境保护: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控制白色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业污染: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防止农作物污染。

    5.海洋环境保护:实施《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控制陆源污染和近海养殖污染:保护海岸带和海洋的动物生态系统:加强近岸海域水质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

    可以预见,“十五计划”期间,中国的环保产业将面临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将进入更为蓬勃发展的阶段。

    二、中国环保产业的市场展望

    “十五计划”期间,中国的环保产业市场将向更为广泛的范围扩展,市场的需求量也将大幅度地增长。除了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市场外,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有机食品与绿色产品、低公害产品、环境服务业等领域,都蕴涵着极大的市场机遇。

    “十五计划”期间,中国政府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使环境保护投入达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以上。估计总体投入将达到7000亿元水平,其投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污染治理:重点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并完善工业废水的治理。全国各重点城市将新增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4000万吨/日,估计治理总投资约需1000亿元(不含污水管网建设资金):工业废水治理约需投入1500亿元。合计约为2500亿元。

    2.大气污染治理:治理二氧化硫大气污染约需投入1000亿元。其中,火电厂脱硫约550亿元,工业窑炉脱硫约150亿元,民用锅炉脱硫约300亿元。控制机动车尾气、控制烟尘排放等约需投入2000亿元。合计约为3000亿元。

    3.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建设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约需投入500亿元。其中,垃圾焚烧厂约需投入250亿元,垃圾填埋场约需投入200亿元,垃圾堆肥场约需投入50亿元。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约需投入200亿元。废弃资源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约需投入200亿元。合计约为900亿元。

    4.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县和治理水土流失及矿山复垦等,合计约需投入500亿元。

    5.环境服务业: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科研开发、环境咨询等能力建设,约需投入100亿元。

    6.有机食品、绿色产品和低公害产品:这方面的投入,主要由企业依据市场进行。

    “十五计划”期间,我国的环保产业可望保持15%的增长速度。环保产业的年生产总值将达到1500亿元,其中,环保产品制造业产值将达到600亿元,环境工程将达到500亿元,环境服务业将达到400亿元。

    三、中国环保产业的技术需求

    未来五到十年中,中国环保产业的技术需求主要体现在以方面。

    1.工业废水治理技术:在前述的重点工业行业内,工业废水治理的主要问题是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处理,因而需要:高效生物反应器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催化氧化技术、高效除油技术、高效脱色技术、湿法焚烧技术、循环冷却水和冲洗水的回用处理技术等。

    2.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为了适应大规模地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需要,需要适宜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要求:投资少、占地少、运行费用低、电耗低、污泥处理简易、操作维护简单的实用技术。

    根据我国水污染控制的环境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应具备较高的脱氮除磷能力。为了适应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需要,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能够达到较高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水平,需要高效污水消毒技术和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3.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分散的生活污水处理,主要需要脱氮除磷技术和中水回用技术及高效过滤技术。

    4.河流、湖泊的污染防治技术:“十五计划”期间,中国要实行城镇化发展战略,要建设100个环保城市,要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因而,城市的河流、湖泊的污染治理将产生很大的市场需求。这方面的技术需求主要有:有效菌技术、净化船技术、水体人工净化技术、氧化塘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等。

    5.二氧化硫与烟尘治理技术:燃煤电站脱硫技术,工业窑炉脱硫技术,可扑集细微粒子的高效除尘技术等。

    6.清洁能源技术:洁净煤生产技术、水煤浆制备技术、燃气锅炉、电加热锅炉、热水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技术。

    7.机动车尾气控制技术:三元催化净化器等技术。

    8.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垃圾焚烧及发电及尾气净化技术和设备 垃圾制复合肥技术和设备,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和设备,垃圾分拣技术和成套设备等。

    9.工业危险废弃物处理技术:废液处理技术,废弃原材料处置与再利用技术等。

    10.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废建材、废塑料、废纸、废金属、废渣 废玻璃、废橡胶、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和综合利用等技术与装备。

    11.物理污染防治技术:噪声治理技术与隔音、吸音材料,减震技术,防治电磁辐射材料,核材料处置技术等。

    12.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制造技术,濒临物种繁育技术,基因工程等技术。

    13.有机食品、生态农业技术:无公害蔬菜、粮食工厂化生产技术与成套装备,天然食品的加工技术,天然食品、药材的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和设备。

    14.环境监测技术:水(COD、BOD、TOC、pH、DO、ORP)、大气(SOx、NOx、COx)的各类在线监测仪器、仪表和自动化监控系统,检测数据的处理、传输的网络技术。

    15.环境咨询技术:ISO—14000,环境影响评价,绿色认证,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技术。

    16、环境工程咨询技术: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概念设计,工程咨询,技术咨询,招投标咨询等。

    17.环境信息网络技术:信息采集、分析和发布技术,因特网技术等。

    四、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

    从国际环保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是:

    1.广泛地拓宽产业领域,向广义环保产业(也称:循环经济、静脉产业、泛环保产业等)方向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环保产业即将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使部分国家环境保护工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以充分体现环境保护及其环保产业是拉动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尘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环境污染治理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任重道远。随着国家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环保产业中服务于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环保工业和环境工程业,发展强劲、增长迅速,如日中天,仍然是现阶段中国环保产业的主体。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703/7142.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入世对我国建筑业和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的影响

中国的物流与经济区的发展

发展智能小区是住宅建设的必然趋势

浅析对中国博物馆文化建设的思考

中国建筑工程机械租赁发展概况

关于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发展与防火防腐问题的探讨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

专家预测家居发展趋势08年时装和家居将融合

对中国住宅设计的看法与建议

塑料窗五金件在铝合金窗上的应用分析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