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研究现状及展望
栏目最新
- 椰子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问题与对策
- 塔式起重机的使用与安全管理
- 无机保温材料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应用
-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材料
- 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问题和防治措施
- 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 绿色建材与建筑节能
- 钢结构在民用建筑上应用价值、发展重点和难点
-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途径:机械式停车
-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高空重型塔式起重机拆除技术
网站最新
内容提示: 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探讨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应从预应力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入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进行整体结构分析,逐步建立结构火灾的可靠度方法,并指出结构火灾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试验方法。
摘 要 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探讨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应从预应力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入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进行整体结构分析,逐步建立结构火灾的可靠度方法,并指出结构火灾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试验方法。(参考《建筑中文网》)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火灾 可靠度 仿真分析
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火灾235 941起,死亡2 496人,伤残2 506人,直接财产损失13.6亿元。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已由早期的简单构件发展为现今复杂的空间整体受力结构,以其大跨度、大空间、良好的结构整体性能以及有竞争力的综合经济效益,正逐步成为现代建筑结构形式的发展趋势,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劣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开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火灾反应和抗火性能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研究的现状
国外学者对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开展较早,始于20个世纪初,并成立了许多抗火研究组织,比较有名的有美国建筑火灾研究实验室、美国消防协会、美国的波特兰水泥协会、美国预应力混凝土协会、英国的BRE(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这些组织对建筑结构的抗火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建筑材料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结构、构件火灾下的升温过程及温度场的确定;火灾条件下结构和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及耐火性能方面的研究,并编订了相应的建筑规范及行业规则。
国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抗火性能的研究稍晚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尽管早期Ashton等人的试验研究认为预应力混凝土在火的作用下存在许多问题,但其后一些学者的试验和研究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火的作用下仍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
有关文献介绍了美国进行的18个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板和梁的耐火试验。在这些试验构件中,预应力筋分为有粘结和无粘结两种。在耐火试验中,实测了时间与预应力筋温度关系,典型的时间-温度曲线如图1所示。在图中还可以看出不同保护层厚度与耐火时间的关系。
Gustaferro等人在预应力混凝土抗火方面做了不少试验研究,他们对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板等结构或构件在不同情况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提出了合理的计算方法。他们通过对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板的抗火试验,得出在1,2,3,4小时的抗火等级下的保护层厚度和构件最小尺寸的建议值。Ashton等人与Gustaferro同期也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预应力梁抗火试验研究,包括不同比例试件的耐火极限试验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能满足结构的不同耐火等级,其耐火性能主要取决于其预应力筋在火灾中所达到的温度,因此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和梁的截面形式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火性能具有明显的影响,结构在火灾下的承载力随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增加和荷载减少而提高,并且轻骨料预应力混凝土板的抗火性能好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板。Joseph等进行了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的试验研究,试验着重研究了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对构件抗火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荷载和端部约束情况的影响、辅助钢筋的作用等问题。Abrams等人对不同骨料和喷有隔离层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Krishnamoorthy等人通过徐变和温度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出了试验结果,其中包括不均匀温度对结构变形性能的影响及内应力和弯矩随时间的变化。
国外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已对预应力混凝土在火灾作用下的承载力及极限耐火时间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他们认为温度是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蠕变性能的主要因素,要建立合理的分析方法必须考虑混凝土温度蠕变特性,弹性理论已不适用,蠕变率的分析方法被认为是预测整个加载阶段结构特性较满意的方法。他们的试验研究为预应力混凝土抗火设计提供了直接依据。
国内抗火研究组织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着手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研究,但国内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抗火方面的试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足够的试验数据。国内规范中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的抗火内容主要是参考国外经验确定的,如《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防火部分第三章第3.2.1条规定用保护层厚度来满足不同耐火等级要求,它对不同耐火极限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主要取自美国《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手册》。同济大学对5榀相同尺寸的单层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3榀有粘结预应力框架和预应力钢丝进行了火灾试验,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高温作用下,预应力钢丝的强度、弹性模量、延伸率均表现出与常温下不同的性能。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延伸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②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升温速率和温度越高,其抗火性能越差;在同一升温条件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承受的荷载越大,其抗火性能越不利;③对于预应力框架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结构框架试验结果不同,荷载大小对抗火性能的影响可能要比温度的影响明显。预应力度大的结构受温度影响大,抗火性能差。预应力筋的有效应力大的结构,其抗火性能比有效应力小的结构差。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比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差。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刚度明显减小,但仍存在一定的承载力,并反映出较好的恢复性能。
2 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内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性能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诚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与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许多方面有相似性,但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自身的特性,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到目前为止各国学者所进行的试验及研究,基本上是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构件在标准火灾下极限耐火时间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了截面内部温度分布及升温对预应力钢筋强度的影响等因素;二是以往试验主要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耐火性能,由于结构的相互作用,因此受火构件的热变形将对其他构件产生影响,并存在较大的内力重分布,目前尚无专门研究,一般的解决办法是直接引用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等火灾的有关结果,而这些结果是否能直接使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尚缺乏试验验证;三是以往的分析方法仅以热传导作为判断依据,无法对结构响应和损伤如位移、开裂、屈服等进行有效的判断,特别是材料的高温蠕变对结构火灾响应的显著影响缺少一定的研究;四是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预应力混凝土具有许多特殊性,而以往的试验研究较少涉及。
3 今后应开展的工作
(1)预应力材料高温性能研究。采用高强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是目前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的一个主要特征,因此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在高温下的蠕变性能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研究的基本内容。必须要通过材料试验研究高强钢丝和钢绞线在高温下的强度、变形、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特别是钢丝和钢绞线的高温蠕变性能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有效预应力的影响。此外要重视材料高温(火灾)性能数据库的建立。由于混凝土和钢材本身化学成分的差异,在温度影响下材料热工、力学性能有较大的离散性,如何对目前国内外进行的高温材料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建立可供计算机程序调用的材料高温(火灾)性能数据库是火灾材料研究的一个重点。
(2)高温下预应力整体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拟用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得到差分-有限元瞬态非线性温度场计算基本方程和各类常用边界条件,由此计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温度场分布,并根据热弹塑性基本理论建立预应力混凝土火灾反应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基本方程。方程可用于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下的变形、内力变化及预应力筋的应力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确定预应力结构火灾反应的一些基本特征。
(3)结构火灾的计算机仿真试验分析。一方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试验是最直接反应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的手段,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通常都应用于各类大跨度、大空间结构,由于试验条件限制,无法进行足尺模型试验,采用缩小比例的模型能基本反映火灾全过程的反应规律,但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受试验条件、试验经费的限制,也无法进行大量的模型试验。在进行模型试验的同时,要研究如何采用计算机仿真试验以避免上述限制。通过大量仿真试验,了解不同形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能力,并提出改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能力的方法。笔者通过对有粘结预应力框架火灾位移的计算机仿真分析,可以得出如图2所示的有粘结预应力框架火灾下位移的实测值和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的比较。由图2可见,计算所得的位移变化规律与实测相符,但仿真分析得到的结构位移较实测要大,误差最大时为40%。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可能由于试件混凝土含水率偏高,造成计算温度场高于实际温度分布,而结构的温度变形及材料性质与温度密切相关,从而产生结构计算误差。并且温度越高,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离散性越大,另一方面,材料的高温蠕变的相关资料较少,这些也会造成一定的误差。总之仿真分析时的参数取值是否准确将影响分析结果,合理的参数取值依赖于可靠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火灾 可靠度 仿真分析
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火灾235 941起,死亡2 496人,伤残2 506人,直接财产损失13.6亿元。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已由早期的简单构件发展为现今复杂的空间整体受力结构,以其大跨度、大空间、良好的结构整体性能以及有竞争力的综合经济效益,正逐步成为现代建筑结构形式的发展趋势,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劣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开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火灾反应和抗火性能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研究的现状
国外学者对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开展较早,始于20个世纪初,并成立了许多抗火研究组织,比较有名的有美国建筑火灾研究实验室、美国消防协会、美国的波特兰水泥协会、美国预应力混凝土协会、英国的BRE(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这些组织对建筑结构的抗火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建筑材料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结构、构件火灾下的升温过程及温度场的确定;火灾条件下结构和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及耐火性能方面的研究,并编订了相应的建筑规范及行业规则。
国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抗火性能的研究稍晚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尽管早期Ashton等人的试验研究认为预应力混凝土在火的作用下存在许多问题,但其后一些学者的试验和研究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火的作用下仍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
有关文献介绍了美国进行的18个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板和梁的耐火试验。在这些试验构件中,预应力筋分为有粘结和无粘结两种。在耐火试验中,实测了时间与预应力筋温度关系,典型的时间-温度曲线如图1所示。在图中还可以看出不同保护层厚度与耐火时间的关系。
Gustaferro等人在预应力混凝土抗火方面做了不少试验研究,他们对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板等结构或构件在不同情况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提出了合理的计算方法。他们通过对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板的抗火试验,得出在1,2,3,4小时的抗火等级下的保护层厚度和构件最小尺寸的建议值。Ashton等人与Gustaferro同期也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预应力梁抗火试验研究,包括不同比例试件的耐火极限试验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能满足结构的不同耐火等级,其耐火性能主要取决于其预应力筋在火灾中所达到的温度,因此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和梁的截面形式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火性能具有明显的影响,结构在火灾下的承载力随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增加和荷载减少而提高,并且轻骨料预应力混凝土板的抗火性能好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板。Joseph等进行了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的试验研究,试验着重研究了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对构件抗火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荷载和端部约束情况的影响、辅助钢筋的作用等问题。Abrams等人对不同骨料和喷有隔离层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Krishnamoorthy等人通过徐变和温度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出了试验结果,其中包括不均匀温度对结构变形性能的影响及内应力和弯矩随时间的变化。
国外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已对预应力混凝土在火灾作用下的承载力及极限耐火时间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他们认为温度是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蠕变性能的主要因素,要建立合理的分析方法必须考虑混凝土温度蠕变特性,弹性理论已不适用,蠕变率的分析方法被认为是预测整个加载阶段结构特性较满意的方法。他们的试验研究为预应力混凝土抗火设计提供了直接依据。
国内抗火研究组织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着手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研究,但国内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抗火方面的试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足够的试验数据。国内规范中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的抗火内容主要是参考国外经验确定的,如《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防火部分第三章第3.2.1条规定用保护层厚度来满足不同耐火等级要求,它对不同耐火极限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主要取自美国《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手册》。同济大学对5榀相同尺寸的单层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3榀有粘结预应力框架和预应力钢丝进行了火灾试验,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高温作用下,预应力钢丝的强度、弹性模量、延伸率均表现出与常温下不同的性能。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延伸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②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升温速率和温度越高,其抗火性能越差;在同一升温条件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承受的荷载越大,其抗火性能越不利;③对于预应力框架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结构框架试验结果不同,荷载大小对抗火性能的影响可能要比温度的影响明显。预应力度大的结构受温度影响大,抗火性能差。预应力筋的有效应力大的结构,其抗火性能比有效应力小的结构差。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比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差。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刚度明显减小,但仍存在一定的承载力,并反映出较好的恢复性能。
2 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内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性能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诚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与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许多方面有相似性,但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自身的特性,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到目前为止各国学者所进行的试验及研究,基本上是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构件在标准火灾下极限耐火时间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了截面内部温度分布及升温对预应力钢筋强度的影响等因素;二是以往试验主要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耐火性能,由于结构的相互作用,因此受火构件的热变形将对其他构件产生影响,并存在较大的内力重分布,目前尚无专门研究,一般的解决办法是直接引用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等火灾的有关结果,而这些结果是否能直接使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尚缺乏试验验证;三是以往的分析方法仅以热传导作为判断依据,无法对结构响应和损伤如位移、开裂、屈服等进行有效的判断,特别是材料的高温蠕变对结构火灾响应的显著影响缺少一定的研究;四是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预应力混凝土具有许多特殊性,而以往的试验研究较少涉及。
3 今后应开展的工作
(1)预应力材料高温性能研究。采用高强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是目前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的一个主要特征,因此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在高温下的蠕变性能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研究的基本内容。必须要通过材料试验研究高强钢丝和钢绞线在高温下的强度、变形、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特别是钢丝和钢绞线的高温蠕变性能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有效预应力的影响。此外要重视材料高温(火灾)性能数据库的建立。由于混凝土和钢材本身化学成分的差异,在温度影响下材料热工、力学性能有较大的离散性,如何对目前国内外进行的高温材料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建立可供计算机程序调用的材料高温(火灾)性能数据库是火灾材料研究的一个重点。
(2)高温下预应力整体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拟用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得到差分-有限元瞬态非线性温度场计算基本方程和各类常用边界条件,由此计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温度场分布,并根据热弹塑性基本理论建立预应力混凝土火灾反应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基本方程。方程可用于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下的变形、内力变化及预应力筋的应力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确定预应力结构火灾反应的一些基本特征。
(3)结构火灾的计算机仿真试验分析。一方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试验是最直接反应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的手段,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通常都应用于各类大跨度、大空间结构,由于试验条件限制,无法进行足尺模型试验,采用缩小比例的模型能基本反映火灾全过程的反应规律,但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受试验条件、试验经费的限制,也无法进行大量的模型试验。在进行模型试验的同时,要研究如何采用计算机仿真试验以避免上述限制。通过大量仿真试验,了解不同形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能力,并提出改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能力的方法。笔者通过对有粘结预应力框架火灾位移的计算机仿真分析,可以得出如图2所示的有粘结预应力框架火灾下位移的实测值和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的比较。由图2可见,计算所得的位移变化规律与实测相符,但仿真分析得到的结构位移较实测要大,误差最大时为40%。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可能由于试件混凝土含水率偏高,造成计算温度场高于实际温度分布,而结构的温度变形及材料性质与温度密切相关,从而产生结构计算误差。并且温度越高,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离散性越大,另一方面,材料的高温蠕变的相关资料较少,这些也会造成一定的误差。总之仿真分析时的参数取值是否准确将影响分析结果,合理的参数取值依赖于可靠的实验结果。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12/6368.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