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中国建筑师的执业环境和地位追求-一个青年建筑师的思考

收录时间:2006-11-30 14:14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赵劲松认为中国建筑师创作的大环境非常恶劣。他说,从整体来看,国外建筑师做项目,从最初项目的介入到最后项目的建成都在建筑师的把握之下,建筑师有很大的权力,甚至包括选择施工单位也可以由建筑师来完成。中国的建筑师所做的事情往往是掐头去尾,前面的策划阶段甲方是不让你参与的,后期施工建筑师也说了不算,他只负责中间设计的一小部分,然后还要背负很多的责任。前期立项不成立,导致项目失败是建筑师的责任,后期施工不按

延伸阅读:中国 劲松 建筑师 施工 项目

    恶劣的执业环境,艰难的生存态势

    赵劲松认为中国建筑师创作的大环境非常恶劣。他说,从整体来看,国外建筑师做项目,从最初项目的介入到最后项目的建成都在建筑师的把握之下,建筑师有很大的权力,甚至包括选择施工单位也可以由建筑师来完成。中国的建筑师所做的事情往往是掐头去尾,前面的策划阶段甲方是不让你参与的,后期施工建筑师也说了不算,他只负责中间设计的一小部分,然后还要背负很多的责任。前期立项不成立,导致项目失败是建筑师的责任,后期施工不按照设计意图进行,出来了一个失败的建筑,最后挨骂的还是建筑师,所以说中国的建筑师的处境非常恶劣。但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中国的建筑师还是要和国外的建筑师,包括著名建筑师站在同样的竞争环境下去抢占市场。(参考《建筑中文网

    赵劲松举了一个例子:一次与一位美国建筑师谈一个方案,他批评我们在设计中这个没有想到,那个没有想到,然后我问他,你们做这样一个建筑需要多少时间?他说差不多得三个月,我说我这个方案只有一天一夜的时间,早上拿到任务书,下午组织方案,晚上出效果图,第二天早上去汇报,怎么可能考虑得周全?

    中国的建筑师(事务所)靠什么和境外的建筑师(事务所)去竞争?境外知名的事务所带着最新的理念,国内大型设计院有着雄厚的技术力量,中小型的设计机构与之竞争,就如同小米加步枪,和洋枪洋炮打,而且要打胜仗,靠什么?赵劲松认为,首先是靠多跑路,要跑得快,跑得比别人勤勉,别人休息的时候你还在跑,这样才能战胜别人。事务所和设计院的区别是,“设计院实际上是一个设计工厂,它是一个以生产为主导的机构,但事务所,以特色产品为主导,设计院之于事务所,相当于百货商店和小的品牌店。但品牌是需要靠理念来支撑的,中小设计机构要走出新路,必须要有自己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

    用中国的评价标准评价我们的建筑

    本土建筑师首先面临的压力来自于境外的名牌事务所,他们的优势第一是观念,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他可以从跟你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面对一个建筑场所,他可以以一种不同的角度来解读,给人一种非常新的观点,这样他的角度就比我们具有更大的冲击力,所谓好与坏,这实际上是一个设计评价标准的问题,因为现在整个设计界,盛行的是西方评价标准那么他们肯定是好的,因为我们对这个游戏的了解程度,对这个游戏的操纵能力肯定是不够的,中国人永远不可能非常理解西方的文化。中国本土建筑师应该创造自己的评价标准,只有用自己的游戏规则去玩,才能赢。大师是什么,是创造游戏规则的人,不是跟着玩的人。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所谓知名的建筑和建筑师,遵循的一条非常强烈的原则就是极端化,极端化的特征是从西方古希腊、古罗马一直到现在非常强调的一个根本理念。那么中国的文化强调的是什么,恰恰相反,中国的文化强调的是中庸和化解,不求极端化,为什么现在西方建筑有那么多著名建筑师强调最高的(房子)、最大的(跨度),最精美的(装饰),最纯净的(装饰)等,这些标准是谁设定的?这些是西方标准,不是中国的标准。非常明显有两个例子,西方希望把自己凸显出来,而中方则希望把自己化解在自然之中。所以,中国建筑师只有去挖掘建筑的这些深层次的东西,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中国的建筑才有地位,中国的建筑师也才会有地位。所以我的想法是,希望我自己去发现本土的,或者是东方的一些独到的或者是从生活中直接挖出来的,而不是西方的建筑里面学来的东西。然后我希望能团结很多跟我有同样理想的建筑师一起来做这件事,把中国的建筑师形成一股力量,这样中国的建筑才会有希望。

    中华房地产金融网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11/5879.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中国建筑师如何面对入世挑战

严迅奇-香港建筑师的中国宝盒

贝聿铭的设计方法及启示

细部于建筑,究竟有多重

谈谈中国建筑的国际招标

谁毁掉了中国建筑?对建筑师的7大叩问

建筑师当看重现场

展览机制下的中国建筑:后殖民荣誉

论建筑师的培养及建筑设计的企业再教育

项目沟通管理-招标项目成败的关键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