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构筑市场化资质管理体系迫在眉睫-对现行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思考

收录时间:2006-11-19 16:58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2001年,《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87号令)正式启动。实施资质管理5年来,该制度在引导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对维护我国建筑市场秩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5年后的今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原来的资质管理办法显然与当前经济大环境和改革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笔者认为,加快调整资质管理方式,构筑市场化的资质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

延伸阅读:企业 建筑业 管理体系 资质 资质管理

    2001年,《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87号令)正式启动。实施资质管理5年来,该制度在引导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对维护我国建筑市场秩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5年后的今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原来的资质管理办法显然与当前经济大环境和改革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笔者认为,加快调整资质管理方式,构筑市场化的资质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参考《建筑中文网

    从建筑市场实际运作来看,目前的资质管理体系存在着一些不足,其管理思路还未真正跳出维持旧有秩序的窠臼。其缺陷已在市场实际运作中逐渐显露出来:

    一是追求任务与队伍的平衡。应该说,用行政手段实现平衡的思想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市场逐步完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以人为对形势的判断在全国范围内用行政手段找平衡,很难做到和做好。实际上,市场经济中,只有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动态平衡一条路。

    二是限制了企业的升级。一、二级项目经理已有近两年时间不评审,而等级项目经理是申报资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结果是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办企业发展不起来,而已经进入高资质等级的企业则会因此而缺乏压力,增加惰性,不重视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出借资质(挂靠)的业务占了较大的比重,往往在这些项目上疏于管理,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是人为强化行业进入壁垒。市场经济的行业要求应该主要是依靠市场的充分竞争建立起来的,即市场力量调控进入门槛。当产业达到相当规模,自然壁垒就会使那些经济实力不足和技术水平低下的企业不敢贸然进入,更难以生存。还有现实中强烈要求建立行业壁垒的大多是已入行的企业,这些企业为维护自身的地位和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会产生排挤心理。

    现行的资质管理标准,带有浓厚的部门管理色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规定》将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大序列。每个序列又划分几十个资质类别,过细的类别划分,使得相近专业的施工企业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和发挥,减少了企业竞争机会,削弱了企业竞争能力。

    资质管理措施的核心是动态管理。企业的施工业绩、人员素质、自有资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等发生明显变化,已经高于或低于原定资质等级要求时,由企业资质管理机关实施对其资质等级上浮或下调,对其施工营业范围扩大或缩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考虑地区、部门平衡,也使得一些企业实际上达不到相应的资质等级标准。应该看到,动态管理是加强和完善施工企业管理,推进资质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资质管理机关一定要从严把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鼓励民营资本和优秀人才的流入,引入资金和人才不单是企业的事,也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因为建筑业一直缺乏将行业从劳务密集型向科学技术型提高的意识,因此,对引资、引才重视不够,新进入建筑业的成份普遍过分地集中在劳务力量,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出路,以致建筑业的大发展成了劳务力量的大发展,缺乏对从业者的培训,整体素质提高不明显。所以我们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应该提高意识,从大局出发,有前瞻性的来推动这项工作。

    从境外一些发达地区资质管理经验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借鉴。资质管理以政府可管住、管好的能力确定其管理范围。如日本实行建筑业许可制度,不分级。但对参与政府工程的企业实行分级,业绩优良的企业才允许申报,建设省考核并审批其资格。资质管理以较少的类别分类,给企业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在日本是分为28类,除土木工程总承包和建筑工程总承包外,其它大部分是按工种分类。新加坡只将工程分为五类:建筑施工、建筑相关工程、机电工程、建筑维护、建筑材料供应。资质管理以个人技术资格为基础。在日本要求企业技术负责人要获得国家认定相匹配的建筑师资格,每个营业所要有达到技术资格要求的专职管理人员。

    经济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对经济的介入程度有关。欧美国家侧重自由竞争,没有政府定级制度,主要靠市场交易主体的相互制约。日本是发达国家中政府对经济介入程度较深的国家,所以有了相对简单高效的建筑业资质管理制度。新加坡、韩国等长期以来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建筑业资质管理比较复杂和严格。所以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应结合我国建筑业的特点:一是建筑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可以共同把市场的蛋糕做大。由于我国建筑企业投资能力不足,只能在全社会投资的范围分享蛋糕。这就意味着只能通过淘汰质量差、竞争力低下的企业来把蛋糕做大做强。二是在地区部门的分离出来建立的企业,至今没能完全摆脱条块分割的束缚,全行业没有众所公认的旗舰型企业。中国建筑业的重点是提高产业集中度,特别是通过市场竞争打造建筑业的巨无霸。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外建筑企业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将主要是技术实力而不是劳务,因此受影响的将是大企业。三是专业小企业,特别是劳务型小企业生存环境较差,导致专业化小企业发展缓慢,使整个行业形不成梯队,各自的优势得不到互补。

    因此,笔者认为,资质分类宜粗不宜细,要给企业发展留有较大的空间,使之能够充分发挥优势和企业潜力,最终通过竞争来诞生一批建筑业的航空母舰。其次,资质管理要适当放宽,有资金、人才、技术实力企业的进入,能够在建筑业造成吸引资金、人才的环境,有利于全行业人才素质的提高和资金的充实。同时,要简化程序,能够使符合工程需要的单位迅速进入,促进专业化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是方便科研单位和研究人员,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创造者尽快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是鼓励实力不够的企业在专业分包的位置上拆分、重组,尽快完成专业化改造。第三是方便挂靠单位和个人独立出来,减少纠纷,净化市场,便于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和监督。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11/5692.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我国建筑业市场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资质管理工作浅议

新标准激发企业新动力

浅析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等级评定条件

工程监理企业新资质标准与原资质标准的主要变化

工程总承包与企业资质制度

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

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不是玩虚的

谈PVC型材生产的质量控制

平稳快速发展的中国建筑业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