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 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隧道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施工技术
-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五个控制要点
-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原因和防止措施
- 地下停车场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预控措施
- 试析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措施及案例分析
-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综合预报技术案例分析
- 预制块镶面现浇混凝土隧道洞门施工方法
- 建筑施工模板应用技术简析
内容提示:我国的建筑市场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了逐渐规范化阶段。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一个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既要为业主提供优良的服务和优质的产品,又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严格控制成本的支出,以降低工程成
我国的建筑市场发展到今天, 已进入了逐渐规范化阶段。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因此, 一个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既要为业主提供优良的服务和优质的产品, 又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严格控制成本的支出, 以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项目形成全过程所消耗的各种费用进行管理的过程。可分为制定成本费用计划、实施成本费用控制、检查反馈等过程。(参考《建筑中文网》)
一、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要实现的是对项目成本的管理, 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自身成本即内部成本和项目外部成本。
( 一) 项目的自身成本。项目的自身成本主要包括投标成本、项目实施成本和保修成本。
( 二) 项目的外部成本。所谓外部成本, 就是建筑工程项目自身成本之外需要花费的费用。
1、政府成本。在我国, 由于政府行政力量占据主导地位, 建筑施工企业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和政府打交道。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与施工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是政府行为, 企业必须遵守; 有些地方政府采取的地方保护主义, 提高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的门槛, 或设立限制阻碍外地企业的进入, 增加了外地企业的成本。
2、社会成本。建筑施工企业并不是在理想化的条件下施工的, 社会因素的干扰作用有时也是巨大的。主要包括: 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干预( 各种限制; 吃、拿、卡、要; 各种名目的捐助、支援; 检查、评比等) 和当地居民的干扰。社会因素因施工的任务、时间、地点、施工的人员不同而不同。
由于建筑工程的投资主要发生在工程施工阶段, 因此本文仅就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进行分析。
二、编制成本费用计划
进行成本控制, 其前提必须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工程项目成本费用计划是指在对工程项目所需费用总额作出合理估计的前提下, 为了确定项目实际执行情况的基准而把整个成本费用分配到各个工作单元上去。成本费用计划是工程实施全工程中进行费用控制的基本依据。成本费用计划编制的方法可分为按费用构成、按子项目、按时间分解三种类型。例如,按费用构成可进行如下分解, 各个子项可以继续分解。
三、成本控制
( 一) 费用控制的依据
成本费用控制的依据主要包括成本费用计划-成本费用控制的基础、进度报告、工程变更报告批复、有关法律、规范及合同文本等。
1、成本费用计划。成本费用计划是成本费用控制的基础。
2、进度报告。施工进度报告提供了每一时刻的工程实际完成量, 工程费用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是成本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
3、工程变更报告批复。建筑工程在施工中,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工程变更很难避免。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施工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技术规范或要求变更、工程量变更等。这些变更一般都要涉及到工程量、工期、费用的变化。因此必须有有关方面的审查、批复, 方能进行变更。这是成本费用控制中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
4、相关法律、规范及合同文本等。相关法律、规范、合同文本在成本费用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解决有关纠纷, 必须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及合同文本。
( 二) 成本费用控制的方法
成本费用控制的方法很多, 但归根结底是要把实际成本控制在可以接受的预计成本之内, 以实现预期的利润。偏差控制法就是其中的一个常用的方法。
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偏差控制法,是在制定出计划成本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成本方法找出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偏差和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与变化趋势, 进而采取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利偏差而实现目标成本的 一 种 科 学 方法。
在项目成本控制中, 进行成本控制的偏差可分为三种: 第一是实际偏差, 也就是项目的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 第二是计划偏差, 即项目的计划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偏差; 第三是目标偏差, 也就是项目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尽量减少目标偏差。目标偏差越小,说明控制效果越好。三者关系如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项目的实际成本总是围绕计划成本上下波动, 一般不高于预算成本, 偶尔也会高于预算成本。偏差控制法具体说来就是,第一找出偏差, 通过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记录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 然后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 从而发现目标偏差; 第二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 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 找出影响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 如因素分析法;第三纠正偏差, 当我们发现偏差并通过分析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后, 应当针对偏差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减小偏差并将偏差控制在可接受的波动范围内。
(三) 成本费用控制的步骤
1、数据比较
数据比较就是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 将成本费用计划值和实际发生值进行对比, 根据比较值的大小, 以确定成本费用是否已经超出计划, 超出或节省多少。进行比较时, 应分段进行比较。所谓分段, 就是按建筑项目规模的大小, 划分成比较简单、直观的、便于成本对比的段落, 如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 由最小的划分段起进行比较, 得出一个偏差值, 称为局部偏差。
2、偏差分析
在比较的基础上, 对结果进行分析, 以确定偏差的程度及偏差产生的原因, 从而有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减少或避免相同原因的再次发生, 这是成本费用控制的核心任务。在进行偏差原因分析时, 首先应当将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偏差的原因一一列举出来, 逐条加以分析。一般说来, 产生费用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物价原因, 包括人工费上涨、原材料涨价、利率、汇率调整等;( 2) 施工方自身原因, 包括施工方案不当、施工质量不过关导致返工、延误工期、赶进度等;( 3) 业主原因, 包括增加工程量、改变工程性质、协调不利等;( 4) 设计原因, 包括设计纰漏、设计图纸提供不及时、设计标准变化等;( 5) 其他不确定因素,包括法律变化、政府行为、社会原因、自然条件等
3、纠偏
当施工中的实际费用出现超支的偏差, 在偏差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具体的偏差原因确定采取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措施纠正偏差, 以达到控制成本费用的目的。
4、检查
对施工中出现的偏差纠正之后,要及时了解纠偏措施落实的情况和执行后的效果, 对纠偏后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解决。纠偏措施出台之后, 要把好落实关。项目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 技术、材料等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 施工的工人要将措施落到, 树立团队的成本与效益挂钩的忧患意识。 这是一个需要循环进行的工作,它的结束点就是竣工后的保修期期满日。
( 四) 成本控制的实施
1、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工作, 不是开几个会、制定几项措施或几个人可以做到的, 它需要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和全员参与才能完成的,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可以建立一个直线制的成本控制体系。
项目负责人是成本控制的第一责任人, 负责调度整个体系的运行;各个职能部门具体负责落实, 把计划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逐一加以分解, 提出进一步的具体要求, 并分别落实到执行计划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在开工前的施工准备阶段, 对整个工程施工都要认真细致地作出计划, 对各职能部门、施工队及班组进行施工目标的安排落实, 让参加施工的每位管理人员及生产者都做到心中有数, 生产有目标, 施工有计划,心中有压力。
2、建立成本控制制度
第一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要使成本控制方法真正发挥及时有效的作用, 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 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以及各施工队和生产班组都负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责任, 从而形成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网络。另外, 各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 还应有成本控制的权力, 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能自主决定费用的开支。最后, 项目经理还要对各部门、各作业队及各班组进行定期的成本检查和考评, 并与工资分配紧密挂钩, 实行有奖有罚。只有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 才是名实相符的项目成本控制, 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第二建立目标责任制,做到每个员工都有成本控制目标, 根据目标任务完成的如何给予不同的奖励和处罚。第三建立风险预测机制,对施工中的风险可以根据本单位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预测, 根据风险的性质、大小采取如回避、转移、自担等措施, 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第四建立索赔机制, 对于非自身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或非自身应当承担的经济损失, 要及时索赔。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9/821.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