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开放消防瞭望塔紧闭10年"城市眼睛"再睁开
- 建筑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与信息化解决方案
- 木结构住宅建筑的人居环境评价
- 绿色建筑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研究与实施进展
- 绿色生态建筑的概念和设计
- 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实施策略
- 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
- 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分析
-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 室内装修影响空气质量实测分析及对策
- 保山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预测
内容提示:消防瞭望塔,在以前被叫做“城市的眼睛”,老上海一共有13双这样的眼睛,它们时刻注视城市的每个角落,及时发现火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通讯工具的改进,这一双双“眼睛”早已“光荣退役”。近日,上海市消防局将花巨资陆续修复一批最早的望塔,修复后的消防望塔将对市民免费开放,这意味着,紧闭长达10年之久的“城市眼睛”将再次睁开。
消防瞭望塔,在以前被叫做“城市的眼睛”,老上海一共有13双这样的眼睛,它们时刻注视城市的每个角落,及时发现火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通讯工具的改进,这一双双“眼睛”早已“光荣退役”。近日,上海市消防局将花巨资陆续修复一批最早的望塔,修复后的消防望塔将对市民免费开放,这意味着,紧闭长达10年之久的“城市眼睛”将再次睁开。(参考《建筑中文网》)
“透过‘城市眼睛’,我们将看到上海消防发展史,还有属于一座城市的记忆。”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陈建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今生」“城市眼睛”已经“老花”
●“如果这里还能被称为城市的‘眼睛’,那也只能是双‘老花眼’了。”
宜昌路216号,苏州河边,记者登上了当年由英国人修建的这座瞭望塔,它是上海最早的瞭望塔之一。“如果这里还能被称为城市的‘眼睛’,那也只能是双‘老花眼’了。”一位消防员说。
此时,瞭望塔底楼塔梯已成为居民家中的一部分,整个塔梯不足一米宽,每层塔梯有15个台阶,铁质结构,梯度稍显陡峭。到达一层楼面后,还需走5米楼道,才能再次向上攀登。铁质的塔梯如今锈迹斑斑,两楼一部分塔梯已被损坏。
由于瞭望塔封闭多年,越往上走空气越渐稀薄,塔里遍布灰尘。
陈旧、破落、灰尘遍布是这个不足3平方米的塔顶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八扇玻璃窗、一根电话线、一个电话桌、一把一米高的旋转椅以及散落地上的木板组成了瞭望塔里所有的设备。站在塔顶,依靠这些遗留的物品,记者依稀看到了当年瞭望班的战士们手持望远镜,无声望向远处的情景。
「前世」消防瞭望辖区最高
●“当时,每一座瞭望塔建成后都是所望的辖区里最高的建筑。”
透过瞭望塔的玻璃窗向外望去,四面已是高楼林立。“现在这里都被高楼包围了,什么也看不见。”一旁的消防员告诉记者,这座消防塔已经成为骆驼群里的羊,失去了瞭望的功能,也就没有人会上瞭望塔来看看。
“城市眼睛”为什么会闭上,背后有什么故事?组织筹建上海市消防博物馆的薛大明老人,给记者介绍了瞭望塔的前世今生。
“当时,每座瞭望塔建成后都是所瞭望的辖区里最高的建筑。”薛大明告诉记者,当时的消防队都设有瞭望班,瞭望班被分成4组,1人独成一组,分上午、下午、深夜、凌晨4个班轮流值守。
最早的时候,发现火情是以鸣钟的形式通知消防队,敲钟一声代表由某某消防队出警,敲钟两次则代表由另外一消防队出警。后来,有了单线电话,发生火警后,望员直接将火情传送到消防总队,消防总队再安排所属辖区出警。消防瞭望塔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薛大民说,消防瞭望塔真正退出历史舞台是现代通讯工具逐渐兴起后。1997年,上海市消防局正式撤消了上海所有消防中队的消防瞭望班,瞭望塔至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未来」修复原貌免费开放
●“修复后的瞭望塔将在最大限度上保留瞭望塔的原始风貌,并对市民开放。”
已成为老花眼的“城市眼睛”,早已失去了瞭望功能,为何还要斥巨资修复?
“这些都是非常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是它敲响了上海辛亥革命的钟声,它也曾是上海最高的建筑……”上海市消防局营房处钱副处长告诉记者,这些塔经过100多年的自然磨损,一、二楼都已损坏,部分钢筋混凝土构建开始膨胀,墙体结构开裂、剥落现象较为严重,塔体也已有些倾斜,防水性能较差。
“修复瞭望塔的计划从去年就开始了,我们组织了大量的人力,进行现场调研,聘请专家共议修复程序,纠偏加固,查找‘险情’。”钱副处长说,修复后的瞭望塔将在最大限度上保留瞭望塔的原始风貌,并对市民开放。
上海原有13座消防瞭望塔,每一个消防中队旁或是顶上有一座消防瞭望塔。其中有两座因为破坏严重,被拆除,如今剩下的只有11座消防瞭望塔。
首批修复的主要是现今虹口消防中队的瞭望塔,因为它不仅是最早的建筑,也是如今倾斜最严重的建筑。
上海的消防瞭望塔有幸成为“城市记忆”被保护下来了,它也终于有了未来,不但记录着上海消防的发展史,还见证了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史。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陈建豪说,瞭望塔是一种城市博物馆,他建议,上海还可以修建新的消防瞭望塔,配备各种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让消防瞭望塔得以延续。
■“眼睛”故事最后的火灾记录者
采访过程中,记者有幸找到了当年在瞭望塔即将被取代之际,最后在瞭望塔上发现“火情”的瞭望班战士———吴文源。
1992年,吴文源进入消防队瞭望班。“瞭望的日子是孤独的,瞭望的日子又是奇妙无穷的。”1997年,吴文源因此获得了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1997年初春的一天中午,吴文源在站岗时发现东边不远处有黑烟升起。当时他的脑子里立即想起了苏州河边的第一印染厂。对!烟雾黑色绝非居民家中炊烟,他立即拿起单线电话通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在接到信息后迅速派出了消防车赶到现场。让消防战士哭笑不得的是,当他们赶到现场时,第一印染厂的工人们根本不知道车间里已失火。
吴文源因为及时发现了这次火灾,获得消防局颁发的超外线报警三等功。就在吴文源发现这次火灾不久,消防局正式撤消了瞭望班,吴文源也因此成为瞭望塔上最后的火灾记录者。
最快的火情扫描员
如今已是70岁高龄的老消防战士张永林,仍然生活在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中。在接受采访时,张永林显得非常自豪。“宜昌消防中队上的瞭望塔,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而我有幸成为了最高建筑上的‘城市眼睛’”。张永林告诉记者,是他创造了寻找“火情”的记录。
每天除了站在这城市的最高处发现火情外,张永林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熟悉辖区的道路上,辖区的‘一草一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每隔一段时间领导都要对望班战士寻找火情的时间进行考核,从领导下达寻找“火灾发生”的街名仅仅3秒钟时间,他就能在望塔上用望远镜找到了该地点。“3秒,仅仅用了3秒钟,这是怎样地一种速度,当时最好的记录也在8秒左右。”张永林不无骄傲地说。这个记录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瞭望塔之最最早的瞭望塔
“消防瞭望塔的雏形形成于1881年初。当时从美国买到一只大铜钟,悬挂在三马路外国坟山(今山东路体育场)木质结构的高塔上,由中区火政分处管理。7年后,虹口巡捕房内(今虹口消防中队)建造了上海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消防瞭望塔。在中央巡捕房的钟楼搭了遮盖物,雇佣了两个菲列宾人当瞭望员,这也是首次出现了火警守望者。”薛大明说,这座火钟楼(今称消防瞭望塔)上是六角形瞭望台,望半径可达5公里,从火钟楼所在地哈尔滨路2号,可以观至控江路、五角场等地区。
最高的瞭望塔
而今位于宜昌消防中队的瞭望塔是上海13个瞭望塔中最高的一个,塔高24米。站在瞭望塔上,南至上海交通大学,东至杨浦大桥,北至汶水东路、共和新路都能尽收眼底。薛大明说,在宜昌瞭望塔上,最远一次还发现了嘉定的火情。
最响的瞭望塔
上海辛亥革命前夕,在沪同盟会要人陈其美和当时上海救火联合会会长李平书确定以位于中华路口上海救火会钟楼(今称望塔)的钟声为号令,以先鸣钟9响,继以13响后,全市统一行动。钟楼于1910年竣工,高10.7丈,分作6层,中有铁梯盘旋而上,四层悬警钟,高11.7尺,下口6尺,重4800磅,声传数里。
来源: 《建筑中文网》.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7/4949.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