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锁“锈”在何处?
- 椰子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问题与对策
- 塔式起重机的使用与安全管理
- 无机保温材料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应用
-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材料
- 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问题和防治措施
- 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 绿色建材与建筑节能
- 钢结构在民用建筑上应用价值、发展重点和难点
-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途径:机械式停车
-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高空重型塔式起重机拆除技术
内容提示:烟台是我国五金锁具的发源地,有着我国五金锁具行业唯一的驰名商标———三环,具有锁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海外市场的变化和温州锁业的异军突起,罩在烟台锁业上的光环日渐消退。
烟台是我国五金锁具的发源地,有着我国五金锁具行业唯一的驰名商标———三环,具有锁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海外市场的变化和温州锁业的异军突起,罩在烟台锁业上的光环日渐消退。(参考《建筑中文网》)
人们发现,引以为豪的烟台锁竟显得“锈迹斑斑”了。
烟台锁的“前世今生”1930年,我国锁业的第一家企业(后组建为三环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烟台成立,打响了烟台锁的牌子。
在产品相对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三环以其产品的高质量,逐渐发展为我国生产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出口创汇最高的大型锁业集团。三环锁产品从1957年打入国际市场以来,就一直畅销不衰,目前,已销往16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在几千万美元,带动不少相关企业的发展。而三环商标,也成为我国五金锁具行业唯一的全国驰名商标。
谈起当时发展的盛况,一位业内人士自豪地说:“以三环锁为代表的烟台锁产品,成了我国五金制品行业出口的拳头产品。”烟台锁成了质量、畅销的代名词。
然而,由于行业缺乏有效的竞争刺激,烟台市锁业最终没有形成“百舸争流”的集群发展优势,企业发展的雄心难免在缺少竞争的“温室环境”中日渐消磨,使得这些年我市锁业只能依靠三环一家超大型企业独力支撑,并日渐萎缩。目前,我市虽然仍有十几家锁业企业,但大都规模较小。同时,由于缺乏竞争刺激,一些企业“墨守成规”,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产品技术和档次方面都有待提高。而以出口为导向的三环,虽然仍是我国第一大锁产品出口企业,但随着海外市场竞争的激烈,效益也不如前。
温州锁崛起的启示也就在这时,脱胎于家庭作坊的温州锁业开始现山露水。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温州锁业急遽发展,从“一家一户”的小作坊生产业态发展为制作精良、品牌林立的公司化、集团化生产格局。经济界人士介绍,目前,温州市锁业年总产值达65亿多元,门锁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5%以上,其中出口交货值16亿元(其中自营出口5亿元),产品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由国家五金制品协会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锁王”中,温州就有“天宇”、“王洲”等5家民营制锁企业上榜。锁业成了温州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并为温州赢得了“中国锁都”的称号。
在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的烟台锁面前,温州锁不啻为“晚字辈”。然而,如今,无论在产值、出口创汇方面,还是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上,温州锁的风头都盖过了烟台锁。这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多少让人感到惆怅,但这毕竟是事实。
痛定思痛,分析温州锁崛起的原因、探寻烟台锁“没落”的轨迹,人们不难发现,“竞争环境的迥异”是导致二者情况形成巨大反差的重要原因。
综观温州锁发展的特点,可以用“百花齐放,充分发展”来概括。在温州,当地独特的商业环境,培育了众多家庭手工作坊式的制锁企业。由于市场规则的较早引入和市场竞争的充分发展,这些家庭手工作坊在竞争的浪潮中,逐渐整合发展为500多家门类齐全、产业结构合理的规模制锁企业,形成了“你追我赶,适者生存”的良性发展局面,并最终衍生出若干个“强势品牌”,其中年产值超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30家,超亿元的有8家。这些都是烟台锁业所缺少的。
“重新擦亮”尚待时日虽然如此,但烟台“锁”仍面临着重新被“擦亮”的市场机遇。
烟台市经贸委的人士认为,目前我国住宅和汽车等支柱产业的快速扩张,必将带动对锁具的消费需求,因此,烟台锁业只要“内外兼顾”,是可以凭借过硬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
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档建筑发展很快,高档锁具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不容乐观的一点就是,美、意、德、日、加、韩等国外知名制锁企业加快了进军我国市场的进程,导致我国的高档锁具市场依然被洋锁控制,一些高档宾馆、酒店、智能商务大厦、写字楼高端客户用锁还是依赖进口。假如烟台企业能够有足够的决心,加大开发高档锁具产品力度,能够在高档锁具市场上有一番作为,那么,烟台锁业再创辉煌,也许为时不远。
作者:郑野军
来源: 《建筑中文网》.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4/4544.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