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特性研究
- 椰子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问题与对策
- 塔式起重机的使用与安全管理
- 无机保温材料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应用
-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材料
- 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问题和防治措施
- 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 绿色建材与建筑节能
- 钢结构在民用建筑上应用价值、发展重点和难点
-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途径:机械式停车
-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高空重型塔式起重机拆除技术
内容提示:针对目前高拱坝建设中普遍存在并反映在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特性研究的技术薄弱环节,结合二滩水电站建设,对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大体积混凝土动态强度特性、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强度变形特性和损伤断裂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我国首次建立了高拱坝混凝土抗裂优化配合比设计系统,首次对地震作用下坝体混凝土特性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完成了全级配混凝土破坏全过程的仿真性研究,丰富了混凝土损伤断裂理论,发展和提高了混凝土材
摘要:针对目前高拱坝建设中普遍存在并反映在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特性研究的技术薄弱环节,结合二滩水电站建设,对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大体积混凝土动态强度特性、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强度变形特性和损伤断裂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我国首次建立了高拱坝混凝土抗裂优化配合比设计系统,首次对地震作用下坝体混凝土特性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完成了全级配混凝土破坏全过程的仿真性研究,丰富了混凝土损伤断裂理论,发展和提高了混凝土材料的试验技术。研究成果经国家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中间研究成果已经在二滩工程施工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高强度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 材料特性
混凝土是一种由多相介质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不连续性、非均质性的特点,在荷载作用下,其力学性质、变形和破坏机理有很大离散性,并存在试件的尺寸效应,这也正是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特性研究的困难所在。就高拱坝而言,对混凝土材料特性的准确评价和合理利用,将极大地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全面深入地开展大体积混凝土的力学、变形、抗裂性能等特性研究,对高拱坝坝踵的开裂机制和损伤断裂机理进行探讨,可为高拱坝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并将对拱坝设计方法的完善和改进、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大坝安全度、节约混凝土原材料,节约工程投资都具有重大意义。
1 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研究课题
拱坝强度安全的正确评价,必须从材料(混凝土、坝基岩体)的抗力特性与荷载作用效应的仿真性研究着手。从目前大坝建设发展趋势分析,下述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1.1 裂缝防治
近代高拱坝建设发展趋势表明:坝越来越高,拱圈弧度越来越平,坝体断面越来越薄,混凝土浇筑强度日益加大,浇筑仓面面积也不断增加。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坝体和混凝土浇筑块的应力增高,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及裂缝扩展的危险性亦加大。为了减少和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可能性,通常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混凝土材料本身的抗力特性,二是减小外力、温度、约束等作用在结构内部产生的效应。改善混凝土材料本身抗力特性首先应研究混凝土各组分对抗力特性的影响,通过混凝土各组分的品种与质量选择、最佳掺量、最佳组合、最佳配合比等项目的确定,达到提高混凝土材料自身抗裂能力和变形性能的目的。即改变目前混凝土配合比主要以强度、抗渗及耐久性为目标的设计方法,提出以抗裂为核心,全面改善混凝土各种物理力学性能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以适应高拱坝建设的各种特殊要求。
1.2 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与变形特性参数的确定
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已完全有可能对地震作用下的坝-地基-库水共同作用的地震响应作出精确求解,但精度与仿真性却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当远场地基深部产生地震后,震波通过介质的传播,受到反射、折射及不均匀介质与不规则地形的影响,坝址河谷地区地震地面运动呈非均匀分布,因此应选用正确的计算模型来合理地反映地震地面运动的非均匀变化;另一个制约因素是对大体积混凝土在地震作用下的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还不十分了解,以往设计只能沿用国外依据少量试验所确定的
资料(如动强度可提高30%,动弹性模量可提高50%等),并基于经验安全系数设计法来评价大坝抗震安全度。国内对混凝土材料强度与变形的动参数研究不多,且处于起始阶段,动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与断裂特性研究尚属空白,通常用于高拱坝的一些材料动参数的合理性也难以通过工程实践来验证。
我国高拱坝大多拟建于西南、西北地区,而这两个地区均属我国强震多发区,因此开展对混凝土材料在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性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高拱坝抗震安全度评价准则,是高拱坝建设所急待解决的一项关键技术。
1.3 力学与变形的仿真
目前,拱坝结构设计采用的经验安全系数设计法,要求坝体最大应力小于某一容许应力值,容许应力等于某一标准混凝土试件在预定龄期的极限强度(拉、压)除以一个经验安全系数。经验安全系数K是随标准试件的尺寸和形状不同而异,亦随科技水平及施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采用容许应力法进行拱坝设计,用经验安全系数评价大坝的强度安全,并不需要开展对全级配混凝土大试件的强度特性研究,因为安全系数中已包含了试件尺寸效应和粒径效应的影响。这种单一的、粗略的经验安全系数,并不能反映大坝混凝土真实的抗力安全度,只能是一种数值上的安全感,它束缚了拱坝设计水平的提高。
当前,对大坝安全度的评价的趋势是向半经验、半理论的设计方法过渡,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平稳条件来评价大坝的安全。大坝强度破坏准则是控制在使大坝产生大变形或坝体裂缝开始扩展时,即大坝失效定义于材料(混凝土、岩基)产生塑性开裂、裂缝扩展,或是材料处于累积损伤状态。材料的极限容许使用强度,只能是其极限强度(峰值强度)的某一分数限值。因此,仿真的破坏全过程研究,材料的本构关系以及定义于大体积混凝土正常工作状态失效的极限容许使用强度的确定,就成为大坝安全评价必不可少的基本参数。
高拱坝设计的另一个趋势是,既然高拱坝开裂较难避免,关键是要严格控制坝体裂缝的扩展。拱坝局部拉应力超过控制标准并不会导致大坝立即失效,只要裂缝是稳定的,大坝仍能安全运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单元法提供了开裂分析的手段,但分析成果的可靠性又依赖于对材料所假定的本构模型,以往用通过湿筛处理后的混凝土小试件试验资料推出的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难以仿真大体积混凝土受载的性态。因此,开展对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宏观研究,建立大小试件之间在破坏过程中各种特征点,如线弹性点、屈服点、峰值点的函数对比关系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1.4 开裂机制与裂缝扩张稳定性判别准则
从细观分析,混凝土是一种多相复合介质,由于各种内外原因,内部总是存在一些细微裂隙和缺陷。这些细微裂隙本质上是不连续的,是随机偶然发生的,在外界环境改变(如温度、湿度、荷载、动力等)及基础沉降等作用下,就会发展、扩大、贯通,直到产生宏观断裂失稳。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实际上就是这些内部裂隙的萌生、发展、扩张、贯通直至失稳的过程,是一种局部应力现象。对设计而言,重要的是需要判断裂缝扩展的可能性、扩展条件、扩展后果以及如何防止扩展等。而损伤-断裂力学正是研究混凝土裂缝扩展行为及其发展过程的有力分析手段。
如何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引入损伤-断裂因素进行应用分析,这在国内外都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大坝开裂可以代表一种局部破坏,它预示将来可能导致大坝工作的失效,因此,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损伤-断裂特性的研究,是正确评价大坝的安全和耐久性所必须的。
2 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配合比优化研究
(1)结合二滩工程,开展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水泥、骨料、掺合料及外加剂)的品质因素、掺量及组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抗压、抗裂性能的分析,确定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性指标评估的数学模型,建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抗裂指标的关系。
(2)总结以往的资料,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以混凝土的强度、变形和抗裂等性能为综合指标,建立配合比设计资料数据库,并编制混凝土抗裂优化配合比设计程序。
(3)结合二滩工程施工,选择最优配合比,用编制的程序验证其抗裂性能,并通过浇筑块温度应力的核算,验证所推荐配合成分的合理性,使其符合大体积混凝土应具有高强、中弹、低热的要求。
2.2 动态强度特性研究
(1)进行混凝土在动力(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制研究。通过改变应变速率、低周反复加载、在振动台上模拟加载过程等试验方法的研究,确定混凝土材料动参数的仿真试验方法。
(2)在试验基础上,提出大体积混凝土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材料的极限强度(拉、压)、动弹性模量与泊松比、比例极限与屈服极限及动态断裂参数。
(3)初步提出拱坝抗震设计有关参数及抗震强度设计准则。
2.3 全级配混凝土试件特性的试验研究
(1)进行全级配混凝土试件的标准试验方法研究,包括试件形状、尺寸、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加载方式等。通过试验研究,提出全级配混凝土试验标准的建议。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3/1656.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