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
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体制研究
栏目最新
- 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隧道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施工技术
-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五个控制要点
-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原因和防止措施
- 地下停车场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预控措施
- 试析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措施及案例分析
-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综合预报技术案例分析
- 预制块镶面现浇混凝土隧道洞门施工方法
- 建筑施工模板应用技术简析
网站最新
内容提示: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城市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对工程建设监管的理论、内容、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了解,分析了工程建设监管的现状,找到了一些当前存在的漏洞,从宏观上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然后从工程建设质量监管这一方面的进行归纳总结,找到完善质量监管改革的策略。
【摘 要】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城市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对工程建设监管的理论、内容、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了解,分析了工程建设监管的现状,找到了一些当前存在的漏洞,从宏观上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然后从工程建设质量监管这一方面的进行归纳总结,找到完善质量监管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监管体制 监督管理 质量监管
1 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体制改革的策略和方法
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是指监督机构对责任主体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勘察文件、设计文件、检测报告、施工技术资料及工程实体质量等依法实施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提出处罚建议,以及根据委托权限进行行政执法活动。
尽管质量监督制度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还应该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质监系统工作的社会意义正在逐渐淡化;⑵监督工作手段单一、技术含金量低;⑶质监人员构成不尽合理;⑷质监系统缺乏外界激励机制;⑸工作性质定位不明确。
工程质量核验制被备案制取代后,整个质监系统都存在着重新定位工作性质的问题。但是几年过去了,这一问题始终没有明确,严重阻碍了质监机构的调整和发展。那么,如何调整和发展建设工程质监系统,实现长效监管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⑴尽快定位工作性质。无论走技术型,还是走技术管理型道路,全工作系统应当尽快形成共识。只有确定了工作基调,才能从战略上调整人员构成,改革其工作方法,适应社会和政府的需要。
⑵尽量丰富工作手段,提升技术含量。质监系统无论工作性质如何定位,技术水平始终是立身之本。要加强技术含量,必须从两个方面取得突破,首先是将工地现场对实物的监督,延伸到对施工技术方案的监督把关;其次是将工作重点从对实物外观监督,转向对重要隐蔽工程的监督。
⑶调整现有技术人员构成,为工作模式的转变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质监机构应当停止从大中专院校直接从大学里招收应届毕业生,而转向从企业内部挖掘有一定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队伍,或者将招收的应届毕业生在外面下放一段时间现场实习,逐步改变现有人员结构,为建立高端技术监督部门做好人员准备。
⑷改变工作机制,提高监管效率。质监系统应当是在监理之上的高端监督部门,它不可能像监理一样,对工程实施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督,只能是有针对性地抽查。但是现有工作机制并未充分发挥系统的监督效率,应该依靠市场诚信机制,运用差别化管理模式,改变现有工作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⑸建立外部激励机制,促进质监部门自身发展。只有竞争,才有提高。我们应考虑同一地域有若干家质监机构同时存在的模式,逐步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2 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体制改革的着手点
⑴做好政府委托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从现实看,质检机构采用事业单位形式比较适合,因为这适合我国目前政府机构精简效能的趋势,工作经费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也容易为社会各方所接受,保持权威性。
⑵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各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全国范围和地区规范。应先从质量受监报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程序及质量行为监督,工程实体抽查,工程文件审存,违规惩处等环节开展。
⑶区分程序性监督和技术性监督两类不同的监督,合理配置机构和人员,整合监督工作,促进监督体制的合理化。
⑷继续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逐步精简人员,提高素质,通过监督人员的培训考核精简部分不适合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人员,通过持续的培训和自然更新,不断的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此外,也要调整质量监督工作的经费来源,理顺取费渠道,逐步实行政府统收分支,开征建筑税,监督经费由财政拨给的长远目标。
要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目标,节能降耗理应成为各地区各部门一种现实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然而节能降耗不可能完全靠市场自发进行,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和监管。尽管当前一些地方相继成立节能监察中心,但其监管缺乏过硬手段。由于当前我国节能法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执法主体不明确,造成了全国节能执法,基本都是提出要求、限期整改,很难罚款的这种执法乏力的局面。因此,要扭转上述被动局面,需要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使节能降耗成为全社会的一个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一是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法规,制订强制性的能耗限额标准以及能效标识和再利用标识制度,鼓励节能,惩处浪费。当前的能源形势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相比,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资源节约标准发展规划研究、节能和环保标准体系不完善、大部分用能设备没有能效标准、标准实施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障等。为此,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法规及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企业、公民和有关组织在节能降耗这方面的权利、义务和奖惩办法,并严格执法。二是运用经济、行政手段,将市场调节机制、政府调控机制、社会调整机制三种机制结合起来,促进各地区各部门自觉实施节能降耗。全面核算各种能源的价格,运用经济手段来促进节能降耗。今后在制定价格时,要本着把原生资源价格控制在略高于再生资源价格的水平,只有这样才利于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三是政府要大力支持新能源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并倡导全社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节约各种能源。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设立节能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重大节能技术课题研究。利用强制和奖励相结合的机制,引导全社会合理、高效地消费能源。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节能的实践要靠企业、团体、个人和社会;但是节能实践的推动力,绝对是靠政府的政策、法规、管理和行政力。
3结论
论文对工程建设监管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发达国家的监管体制进行了探索。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真正与国际接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见解:尽快丰富工作手段,提高技术含量,尽快定位工作性质,调整现有技术人员构成,为工作模式的转变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改变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外部激励机制,促进质检部门自身发展等等。
通过这些方面着手对工程建设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并做好政府委托质量机构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各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全国范围和地区规范。区分程序性监督和技术性监督两类不同的监督,合理配置机构和人员,整合监督工作,促进监督体制的合理化,继续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逐步精简人员,提高素质,调整质量监督工作的经费来源,理顺取费渠道来规范质量监督工作,推进质量监管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梁小群.正确处理工程质量监管中的社会经济关系[J].建筑,2000,(1):15-50.
[2]赵德晟.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探讨[J].建筑施工,2003,(4).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关键词】监管体制 监督管理 质量监管
1 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体制改革的策略和方法
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是指监督机构对责任主体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勘察文件、设计文件、检测报告、施工技术资料及工程实体质量等依法实施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提出处罚建议,以及根据委托权限进行行政执法活动。
尽管质量监督制度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还应该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质监系统工作的社会意义正在逐渐淡化;⑵监督工作手段单一、技术含金量低;⑶质监人员构成不尽合理;⑷质监系统缺乏外界激励机制;⑸工作性质定位不明确。
工程质量核验制被备案制取代后,整个质监系统都存在着重新定位工作性质的问题。但是几年过去了,这一问题始终没有明确,严重阻碍了质监机构的调整和发展。那么,如何调整和发展建设工程质监系统,实现长效监管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⑴尽快定位工作性质。无论走技术型,还是走技术管理型道路,全工作系统应当尽快形成共识。只有确定了工作基调,才能从战略上调整人员构成,改革其工作方法,适应社会和政府的需要。
⑵尽量丰富工作手段,提升技术含量。质监系统无论工作性质如何定位,技术水平始终是立身之本。要加强技术含量,必须从两个方面取得突破,首先是将工地现场对实物的监督,延伸到对施工技术方案的监督把关;其次是将工作重点从对实物外观监督,转向对重要隐蔽工程的监督。
⑶调整现有技术人员构成,为工作模式的转变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质监机构应当停止从大中专院校直接从大学里招收应届毕业生,而转向从企业内部挖掘有一定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队伍,或者将招收的应届毕业生在外面下放一段时间现场实习,逐步改变现有人员结构,为建立高端技术监督部门做好人员准备。
⑷改变工作机制,提高监管效率。质监系统应当是在监理之上的高端监督部门,它不可能像监理一样,对工程实施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督,只能是有针对性地抽查。但是现有工作机制并未充分发挥系统的监督效率,应该依靠市场诚信机制,运用差别化管理模式,改变现有工作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⑸建立外部激励机制,促进质监部门自身发展。只有竞争,才有提高。我们应考虑同一地域有若干家质监机构同时存在的模式,逐步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2 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体制改革的着手点
⑴做好政府委托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从现实看,质检机构采用事业单位形式比较适合,因为这适合我国目前政府机构精简效能的趋势,工作经费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也容易为社会各方所接受,保持权威性。
⑵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各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全国范围和地区规范。应先从质量受监报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程序及质量行为监督,工程实体抽查,工程文件审存,违规惩处等环节开展。
⑶区分程序性监督和技术性监督两类不同的监督,合理配置机构和人员,整合监督工作,促进监督体制的合理化。
⑷继续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逐步精简人员,提高素质,通过监督人员的培训考核精简部分不适合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人员,通过持续的培训和自然更新,不断的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此外,也要调整质量监督工作的经费来源,理顺取费渠道,逐步实行政府统收分支,开征建筑税,监督经费由财政拨给的长远目标。
要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目标,节能降耗理应成为各地区各部门一种现实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然而节能降耗不可能完全靠市场自发进行,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和监管。尽管当前一些地方相继成立节能监察中心,但其监管缺乏过硬手段。由于当前我国节能法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执法主体不明确,造成了全国节能执法,基本都是提出要求、限期整改,很难罚款的这种执法乏力的局面。因此,要扭转上述被动局面,需要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使节能降耗成为全社会的一个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一是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法规,制订强制性的能耗限额标准以及能效标识和再利用标识制度,鼓励节能,惩处浪费。当前的能源形势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相比,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资源节约标准发展规划研究、节能和环保标准体系不完善、大部分用能设备没有能效标准、标准实施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障等。为此,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法规及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企业、公民和有关组织在节能降耗这方面的权利、义务和奖惩办法,并严格执法。二是运用经济、行政手段,将市场调节机制、政府调控机制、社会调整机制三种机制结合起来,促进各地区各部门自觉实施节能降耗。全面核算各种能源的价格,运用经济手段来促进节能降耗。今后在制定价格时,要本着把原生资源价格控制在略高于再生资源价格的水平,只有这样才利于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三是政府要大力支持新能源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并倡导全社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节约各种能源。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设立节能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重大节能技术课题研究。利用强制和奖励相结合的机制,引导全社会合理、高效地消费能源。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节能的实践要靠企业、团体、个人和社会;但是节能实践的推动力,绝对是靠政府的政策、法规、管理和行政力。
3结论
论文对工程建设监管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发达国家的监管体制进行了探索。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真正与国际接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见解:尽快丰富工作手段,提高技术含量,尽快定位工作性质,调整现有技术人员构成,为工作模式的转变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改变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外部激励机制,促进质检部门自身发展等等。
通过这些方面着手对工程建设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并做好政府委托质量机构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各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全国范围和地区规范。区分程序性监督和技术性监督两类不同的监督,合理配置机构和人员,整合监督工作,促进监督体制的合理化,继续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逐步精简人员,提高素质,调整质量监督工作的经费来源,理顺取费渠道来规范质量监督工作,推进质量监管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梁小群.正确处理工程质量监管中的社会经济关系[J].建筑,2000,(1):15-50.
[2]赵德晟.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探讨[J].建筑施工,2003,(4).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907/13436.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