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也谈地震预兆及预测问题

收录时间:2008-02-19 06:16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5.12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人们痛定思痛,一个最令人关心的话题便是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众多的网民参与了讨论,媒体也炒得沸沸扬扬。前几天,中央二套的对话栏目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看过节目之后,我也想借此表达自己的一孔之见。

延伸阅读:地震 汶川 网民 问题 预兆

    5.12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人们痛定思痛,一个最令人关心的话题便是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众多的网民参与了讨论,媒体也炒得沸沸扬扬。前几天,中央二套的对话栏目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看过节目之后,我也想借此表达自己的一孔之见。(参考《建筑中文网

    警惕地震预测问题的群体极化现象

    科学的地震预报应包括:地震的震中、时间区间、里氏强度、烈度、发生概率等。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无奈的事实: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地震预测工作都不能达标。有人撰文举出了两个著名的地震滑铁卢事件为佐证。一个是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地震学家们预测日本中部将很快会有一场里氏8级左右的东海大地震,却出乎意料地发生了死伤惨重的神户大地震——地点不准确;另一个是1985年4月,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预测,在未来的5年~6年内帕克菲尔德将会发生一次大约里氏6级的地震。结果,直到2004年9月28日,帕克菲尔德地震才姗姗来迟——时间不准确。之后,越来越多的日、美地震学家意识到,地球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变成大地震,这种演变是高度敏感、非线形的,其初始条件不明。

    因此,想要对地震进行预测是不现实的,不仅现在没法预测,将来也没法预测。遂将研究的重点改为研究地震机理,而不是地震预测。有了发达国家地震工作者的论断和态度,中国的地震工作者面对广大群众的质疑和诘责,似乎拿到了足量的镇静剂,一下子由最初的内疚惭愧变得理直气壮起来:你看,美国人都不能或不再预测地震,因此,我们的地震预测工作也就变得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你看,很多群众已对地震工作的漏报持理解态度,我们为什么不去宽容自己!你看,地震预测非同小可,如果误报了岂不是劳民伤财、社会动荡、人心不安,不去预测岂不更为保险!对于这种心理宽慰术,我本人持保留意见。私意以为,地震工作者以西方地震学界工作内容的转移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本身就是一种渎职。《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这样的论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确,依目前科技水平,准确预报地震,特别是作短临地震预报,确实存在很大难度。但是,如果就此放弃对地震的预测和预报,冠冕堂皇地将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缩减为仅仅在地震发生后评估灾后的损失,发布地震震级的信息,那么,地震部门存在的意义何在?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是在生活中的现象,还是心理学中的试验,群体的讨论都会使群体原来支持的意见,讨论后变得更加支持;而群体原来反对的意见,讨论后变得更加反对,最终使得群体的意见变得更加极端化,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群体极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个体的责任扩散,个体对其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下降。如果各类媒体对地震预测的不可能性经过一场大讨论后,不可能性成为极化的定论,大家都抱着宿命论的思想等待着下一场灾难的到来,地震工作者们把自己的责任推个一干二净,这种讨论,我倒认为,越少越好。

    警惕动物预兆探讨中的人类中心主义

    我所追问的第二个问题是:动物的异常行为应不应该引起重视,应不应该被纳入地震预测系统中?动物们在震前的异常举动或许现在还不是信而有征,但是,动物们的感觉系统由于生存本能的需要,比人类更加敏感发达,却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比如,鱼类对于微弱的震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蛇能够嗅出地震前,地下所释放出来的碳氢化合物的气息;1公里外的爆炸声传到藏獒耳朵里只要大概3秒钟时间;即使你蹑手蹑脚,老鼠也总是能轻易感觉到你的威胁。多次地震震例表明,动物在震前往往会出现反常行为。就像民谣所说的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当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变化很复杂,动物种种反常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并非都是地震前兆。但是,认为动物的反常行为发生后,没有出现地震,就放弃将动物行为作为自然灾害前兆的重要参照对象,显然是不客观的,更是不理智的。认为反常现象纯粹是动物们的无理取闹显然也很荒唐。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地质调查局曾经发起过几个关于动物异常反应与地震的研究,结果没有找到二者间可信的联系。于是乎,在对话节目中,科普专家方舟子先生断言,动物的反常行为跟地震没有必然联系。方专家之言,代表了一部分人骨子里极成问题的生态伦理。其潜台词无非就是:作为万物之心,五行之秀的人岂能被动物牵着鼻子跑?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自然对待万物的态度是一视同仁的,既不对人类特别偏爱,也不给予其他物种特别的冷遇。在这个星球上,大地是所有物种共同的母亲,除了人类以外,这个母亲还孕育了他们的兄弟姐妹们,即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它们和人类一起,构成了一个生物大家庭,或者说是生物联合王国。

    但是,一直以来,人类都自认为是自然的骄子和宠儿,缺乏对待其他物种的平等态度。我们需要反思的正是这种强势的人类中心主义。正如斯蒂格勒所说:“人类中心论中真正需要批驳的,并非所谓人类尺度这个已经被废除的观点。”对于生活在这个星球的物种来说,对灾害的预测权和发言权是平等的。

    警惕对民科研究的偏见

    说到地震预测的研究权和信息发布权,就不得不提到饱受争议的民科研究及民间学者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对于地震的预测,提出诸如太极序列、可公度法、旱震关系、地质信息有序性、天地耦合理论、磁暴月相二倍法等预测方法的大多是退休科研人员或民间人士。坦白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这些方法目前的确也没有成为地震预测的灵丹妙药。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地震工作者和某些科普人士表现的不够宽容和冷静。地震工作者对这些非正规军的研究热情和理论探索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有意无意地指责、嘲笑、攻击、否定这个特殊群体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我想问的是:一个专业的地震工作者都不能准确预测地震,为什么对民科人士要如此苛刻?你没有找到地震发生的规律,有什么资格给别人的理论盖棺定论?既然地震工作者对地震的预测和预报都是无能的,他又依据什么对其他人填报的地震预测卡进行过滤淘选?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未必是坏事,但是,以静止的、片面的、逼仄的眼光看事物绝对不是好事。所谓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对于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我们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对地震预测工作要具备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要坚持不懈地观察,要有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的研究态度。只有我们在灾难来临前保持足够的物质准备和心理预警,才能临危不惧。在地震面前,极端的自信和自卑,其结局都将是悲惨的。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2/9994.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关于汶川地震中建筑损毁的思考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从汶川地震校舍倒塌中引出建筑工程监理责任思考

加强地震灾后重建建材产品质量监管

灾后重建建筑业应关注的六个法律问题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浅谈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启示

积极应对震后各项环境问题

建筑质量必须承受的生命之重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