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小区环境建设中实用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 建筑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与信息化解决方案
- 木结构住宅建筑的人居环境评价
- 绿色建筑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研究与实施进展
- 绿色生态建筑的概念和设计
- 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实施策略
- 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
- 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分析
-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 室内装修影响空气质量实测分析及对策
- 保山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预测
内容提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建设得到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拥挤,越来越渴望能回归自然、接近自然,于是借助一系列象征、融会、引入等手段堆山造林、绿化造景、模拟自然、联想自然,试图在自己不大的居住天地里营造一个与自然直接交流的空间。居住小区内人造景观、人造自然的建设,是对居住环境的改善,是人们户内到户外空间的自然过渡,是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建设得到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拥挤,越来越渴望能回归自然、接近自然,于是借助一系列象征、融会、引入等手段堆山造林、绿化造景、模拟自然、联想自然,试图在自己不大的居住天地里营造一个与自然直接交流的空间。居住小区内人造景观、人造自然的建设,是对居住环境的改善,是人们户内到户外空间的自然过渡,是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参考《建筑中文网》)
对目前小区环境建设中流行的几种倾向的不同看法
过度地追求极端的自然 ,不尊重客观事实的说法乃至做法是偏激的、不科学的。近来,有些项目提出了“在小区内建一座山”、“在小区内建一片森林”等观点,这可能吗?不!这是主观臆想,是对广大居民不负责任的错误引导。城市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自然,特别是在规模不大的中、小型小区里,环境只是一种人造自然或建筑化的自然,它因为人的居住和参与相异于“九寨沟”、“张家界”等原始自然。
有些小区盲目宣传其拥有高绿化率、低容积率,认为绿化面积越大越时髦,这并不能为人所称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中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密度大、经济较不发达的国家,在小区内过分地强调低容积率是不现实的,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
还有项目耗巨资建造了小区环境,却到处以栏杆、围墙相隔离,“禁止入内”的指示牌充斥其间,这样的小区环境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它仅仅满足了居民交通以及匆匆过往时的视觉观赏要求,而未能达到小区的基本功能要求。居民不仅在物质和心理上未能得到真正的享受,并且还要白白承担因环境建设转嫁到自身的经济负担。
次外,某些小区的环境建设不结合市场定位和经济指标来考虑小区环境中部分设施的配置,如采用豪华的户外照明灯具,并使之通夜明亮。这既不利于节约能源,同时也增加了维护使用费用,最终使住户承担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小区的环境建设是实用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针对上述观点和作法,我们应该再次强调:真正为人称道的小区环境须是实用性与观赏性有机结合的产物,即在物质上能为我所用,在精神上得到享受和陶冶。
小区环境建设的目的就是为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的渴望,营造一个充满阳光、风、雨、花香、绿意等自然气息的场所,同时更应为人提供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交流的空间。因此小区环境不仅要有观赏性,更重要的是能使居民介入其中,从而达到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环境景观应给居民更多的体贴,不仅表现在其景点、绿化、设施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上,还表现在对居民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尊重上,为不同类型的人群创造适宜的环境。
以深圳市“金海湾花园”为例,它是今年深圳市综合素质得分最高、最为广大市民及建筑界专家首肯的楼盘,其一经推出便火爆销售。究其原因是其在“海洋文化”的场所精神的统领下,恰到好处地处理了环境与建筑、环境与人、环境与自然的关系。临海而建的小区引入香港后海湾以及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天然美景,远眺白帆点点、雀鸟飞翔,四万平方米的中心庭院以海洋文化为主题,处处以住户为中心,在多个景点及空间的营造上,使其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美,更注重使住户参与其中,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小区内环境以海洋文化为主题,但绝不是环境要素的简单堆砌,而是将海洋文化的理念贯穿其中。水景的面积并不大,绿地和质地不同、拼花各异的铺地占据了地面的大部分面积,为居民的户外活动和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儿童游戏场则用硬质塑胶地面拼铺出受儿童喜爱的海豚图案,佐以色彩鲜艳、益智健脑的游戏设施,使儿童在充满趣味性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小区环境建设的实用性应首先考虑儿童及老人活动场所的营造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对象。据有关资料统计以及我们物管公司长期以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除上学以外的大部分户外活动场所分布在居住小区里。在小区内设置儿童游戏场、教育天地等,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智力开发,有利于儿童性格与意志的锻炼,是满足城市小区儿童交往的心理,也是居住区人居环境创造的基本条件。依据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小区内户外儿童游戏场可通过设置草坪与地面铺装、沙坑、涉水池、游戏墙(故事墙)与迷宫、建筑小品、游戏器械等,从色彩、形态和空间上着重处理,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小区会所内也可专辟儿童阅览室、儿童活动室等为儿童的成长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小区环境处处能为孩子们所用。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妥善解决好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居住环境问题,创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居住形态和居住环境,是当今居住区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人是当代社会中与居住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根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95%的老年人生活在家中,他们对户外环境有或多或少的偏好。对其而言,其住所环境实际上就是他们所有活动的中心。小区环境不能仅仅看作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栖身之处,更重要的是,它应被看作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实现个人目标、意愿和潜力的场所。小区的环境建设中应补充和完善各种老年人文化娱乐设施,尤其是规划好老年人活动场地,为老年人自发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创造积极的条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设置专门的老年会所,为老人们的相互交流提供良好的场所,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小区环境建设的实用性也包含了经济合理性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居民大多属于工薪阶层,收入不高。小区环境建设应结合小区的市场定位和经济指标,在绿化、小品、设施等的配置上不仅要考虑其一次性投入的费用,还应考虑其建成后的使用和维护费用。有些小区为了追求纯粹的经济利益和广告效应,不顾其市场定位的实际,盲目种植大片的名贵树木、修建冲浪式的游泳池等,其结果只不过是将更多的经济负担转嫁到了住户身上。即使是在无法回避采用某些昂贵实施时,也应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为住户办实事,减少住户的经济附加值。目前,沿海地区以及成都市的某些小区已经采用了分时段照明的方式,即在节假日、特殊活动日和夜晚上下班高峰时段增大照明度,而在其它时段则本着既节约能源又方便住户的原则,提供适量的照明度,大大地减轻了住户的经济负担。
小区环境建设应尽可能考虑“人车分流”的交通模式
小区环境建设中还须注重建立适宜的道路交通体系,因其一方面关系到居民日常的出行方式,另一方面又与居民的邻里交往、休闲散步、游憩娱乐等有密切的关联。而随着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小汽车也大量进入小区。由于汽车的入内对小区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又给居民生活带来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小区中设置“人车分流”的道路交通体系是很有必要的。次外由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自行车仍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成都是自行车极为普及的城市之一,平均每户1——2辆,有些家庭甚至达到人手一辆,所以对自行车的停放方式、出行方式均应给予相应的重视,并在条件许可又不影响到居民使用方便的情况下,尽量作到使自行车与人完全分流。地下或半地下汽车库的设立以及小区内自行车库的设立,使居民的安全感得到保障,小区内遍布老人和年青人悠闲散步的身影以及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嬉戏声。
小区环境建设应以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中心
小区环境建设应能展示某种主题文化,如注重开发商“企业文化”在小区环境中的延伸以及项目所处地区“地域文化”的展示,使各种景点及设施的配置都体现出一种场所精神的升华。
同时,小区环境建设从建设方式、功能设置等方面最好能为今后住户入住后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留下空间,最终体现环境对人的独特意义,达到人与环境的最高统一,这才是我们倡导的小区环境建设的最高宗旨,即“以人为本”。近来沿海地区的许多项目极重视使住户参与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如建立“亲子乐园”、开展“认养植物”等活动,或采取在策划、方案、施工等建设各阶段物管全面介入的方式,使开发商、物管和住户在小区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共同建设小区的精神文化生活。
结束语
现代生活中,人是中心,人造环境,环境造人。小区环境是满足人们空间需求的行为载体,它应同时具备物质功能、精神功能和审美功能。其实用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结合正是以人为核心,尊重人、关怀人和服务与人的具体体现。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12/623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