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浅谈常见之水务问题

收录时间:2006-11-10 09:0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一)上水部分——楼宇高度超过55层(连地库),比比皆是。泵上水管和上水泵压力在180米以上,一般常用的英国标准NP16已不适用,必须提升至NP24,这包括水管和配件,接驳口等。在泵出水的附近部分,最容易因强力水锤撞击而爆喉和漏水,水喉承判商在施工时,须加以留意,此处,很多时每座住宅都有超过数百单位,所以水泵流量大,水压标准高也大,马达匹数很多时都达到数十匹或一百匹。可供选择的水泵因而变得有限。因

延伸阅读:上水 地库 水泵 水管 水锤

    (一)上水部分——楼宇高度超过55层(连地库),比比皆是。泵上水管和上水泵压力在180米以上,一般常用的英国标准NP16已不适用,必须提升至NP24,这包括水管和配件,接驳口等。在泵出水的附近部分,最容易因强力水锤撞击而爆喉和漏水,水喉承判商在施工时,须加以留意,此处,很多时每座住宅都有超过数百单位,所以水泵流量大,水压标准高也大,马达匹数很多时都达到数十匹或一百匹。可供选择的水泵因而变得有限。因为水泵马力强大,所发出的噪音很强。所以,水泵房不宜靠近民居。水泵房设在地库是较佳的选择。由于水泵启动和停止时所产生的水锤很厉害,所以,在设计系统方面,减少水锤和预防水锤的配备不可缺少。很多时,设计师宁愿将上水切为两节,将水两次抽上天面水箱。施工方面,上水管之低层部分受压力最大。每转向地方都须用大弯边配件,喉码必须充份和牢固。(参考《建筑中文网

    (二)排水系统——有很多投诉,在低层单位内,地台去水,马桶出现喷气、喷水泡现象。这是由于主排水管内,水由上而下,到了低层部分,积聚了压力,空气须要在附近排出所致。因此,高层楼宇的底层部分,不能有接驳口。最低的四层应设有另一柱独立竖管。所有坚管底部在转横处要采用大弯边。弯边配件必须安装牢固。横管前段(相当于15倍直径)部分也不能有接驳口。此处,整个排水系统须设有充足的透气管,包括交替气管(CROSS VENT)。至于用料方面,竖管底部受压力大,用坚固材料为宜。传统生铁垌,已渐少人用,改为用非承插式铁生管(俗称红垌),胶垌较薄弱,亦应避免采用或将底部转为铁管。

    (三)地库贮水缸常见水位过满,而且入水管震动等,产生声浪。这是由于市政自来水压力太大,水流冲入缸内造成水花和波浪,引致浮球上下摇摆,球阀在半开半关状态,使到入水管有水锤所致。此种现象即使采用对衡式(EQUIL BRIUM)浮球阀也不能解决。然而,可以考虑导向式(PILOT OPERATED)浮球阀则可以解决问题。此种阀门受水面波浪影响较少。因为其设计原理是由一个小型导向的浮球阀,来带动主阀开关。而且主阀可以安装在水缸外面,方便维修

    (四)楼宇中层减压——无论食水或冲厕水,由天面水缸供给引中层,须要调整压力,以免水压过高。长期以来,使用减压掣或是使用中途减压缸,业内各有不同意见。香港水务署较倾向用减压缸,但在个别情况之下,用减压掣也许可的。减压缸使水压稳定,但须占用地方。而减压掣则恐防有机械故障而水超压,失灵等。新式的导向式减压阀较为可靠,最终设计目标将食水压力维持在15米至45米之间。(许可的话,维持在20米至40米之间则更理想)。值得一提,如果采用中途减压缸,最好附设地台去水和门口脚踏(CURB)。冲厕水方面则要维持起码水量使冲厕水箱在两分钟之内流满。而且,注要留冲厕箱附带的胶浮球阀可承的水压。

    (五)材料质素控制——近年有很多新产品流入市场。其中很多是外国厂商,在大陆设厂生产的。各种产品质素不齐。个别产品如铸铁管及配件等,质素明显改善。然而,亦有一些如阀门,品质很差,这些产品,都备有各方面的合格证书。可是,在使用后不足半年,便严重生锈和失灵。其连贯性影响,使到承判商,楼宇管业处,设计师、业主、住客等,都受到影响。故此,在选用某产品时,承判商须特别小心。否则先受其害。

    关于改进卫生设备、水管装量、排水工程及厕所的几点建议(进利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组)

    香港屋宇署之《建筑物(卫生设备标准、水管装量、排水工程及则所)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及与其相关的条例经过几十年的工程实践已被证明是一个比较严谨和适用性比较强的规则,对保证香港水喉及排水工程质素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随著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型水喉设备及材料不断出现。《规则》中部分制定於60、70年代的条款已显得比较陈旧或落后,极待修改或补充。我们参照该规则,对公司过去所承建的工程项目进行概括和总结,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规则进行修改或补充。

    一、关于以英国BS标准为主,对其它标准兼收并蓄的建议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香港一直采用英国BS标准,无可否认,英国BS 标准至今仍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比较完善的技术标准之一,英国BS标准亦对香港建筑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技术更新非常快,采用单一的标准很难将所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全部吸纳,这对香港水喉及排水工程技术的发展极为不利。虽然,《条例》第38A条规定获建筑事物监督所接受的其它国家标准也可适用于香港,但由于没有具体化,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建议将第38A条具体化,把一些可接受的标准罗列出来如美国标准、日本标准、德国标准及ISO标准等。

    我们曾经遇过采用美标准生产的坐厕,因其排水口为80,不符合英国标准,需则师出信对其技术性能予以解释的情况,手续繁锁,可以作为上述的例证。

    二、关于储水缸分成两格以便维修的建议

    香港目前的食水缸和冲厕水缸均为一格,一旦遇到维修需放水的情况,就要停止供水,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如果水缸能采用双格设计,维修时只放空一格,另一格可正常供水,便能解决这个问题。

    三、关于放宽雨水/生活废水最小斜度的建议

    《条例》第48条所规定的最小斜度对污水的种类没有进行分类,实际上生活废水和雨水的水力条件要好於粪便污水,可以将其最小斜度的限制适度放宽,这对减少渠管所占的空间有极大的好处。另外,第48条没有列出D>300mm的喉管的最小斜度建议予以补充。

    四、关于用清洁孔替代沙井或0TG/STG的建议

    《条例》第55条规定在排水渠方向或坡度改变处应采用沙井,实际应用中,由於一些渠管必须铺设在地梁下面,使OTG/STG等过深。有些深度甚至超2m,一旦出现塞渠情况,非常难於清理,只有在其旁边增设沙井,以期提高OTG/STG的平水。如果采用清洁孔来替代沙井,即简洁、又便於清理。

    五、关于改进渠管材料的建议

    传统上室内排水渠如材料基本上以生铁筒、镀锌钢管为主,安装技术较复杂,劳动强度大,时间一长又易於生锈,减少遇水截面等。目前已出现许多新型管材可以替代之,因此建议加大力度对新型材料的研究和推广。以上是我们的几点建议,以供各位参考。在今日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中,我们的居所,利用先进I.T.科技,可使我们居位环境即舒适,又环保,一举两得。

    本年三月在法国的ISH展览会上,法国之冷暖空调及给排水务联会(Zentravelverband Sanitar Heizung Klima简称 ZVSHK)设计了一所名为 SMART HOUSE 暂把它译为“聪明屋”,利用他们研制的聪明屋技术(Smart House Technology),成功地建成一所聪明屋示范单位,在会场中公开展览,现将一些有趣及适合香港环境的项目向各位推广及介绍:

    (一)利用太阳能源:是其中值得鼓励的地方,香港亦有不少单座式独立屋,大可利用太阳热能将水加热,储藏在水箱内,与其它加热器使用,或作预热之用;目前,香港只有很少地方使用尚未普遍。在多层屋宇的顶层上,往往受着太阳猛烈照射,一方面要启动冷气机,

    将室内气温降低,但如果在设计上,将屋顶之地台,加铺吸热板及喉管,当冷水在天面运行时,吸收太阳热量,一方面将冷水变成暖水,储在热水箱内使用,另一方面可将温度降低,一举两得;所投放的资源,可在楼价上反映,长远而言,业主日后可省回不少能源费用。

    (二)卫生洁具电子化:将电子技术及新安装方法配合在浴室内使用,坐厕及面盆之高度可调较,方便不同人士,例如;成人、儿童或行动不便人士等,更可用记意系统,将个人所需高度记意在系统内,当使用时,一按掣便可,如部分汽车的记意坐椅相似;利用这技术,相信日后小童使用时便不须拿“凳子”了。

    (三)自动抄表及防漏装置:在水表上加自动读数系统,将资料传送到大厦中央管理处,水务局抄表员可在中央控制室抄读用户之用水量,方便快捷,如再需要,可将资料透过电脑互联网系统,传送到有关部门,并自动出单给用户,更可透过自动转帐系统交费,即节省大量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如果有人未有关掉龙头或爆喉等,水流不断漏走时,系统可自动关掉水掣,避免“浸楼”,造成损失。

    除以上一些与“水”有关之智能技术外,尚有其它使用“上网”系统的功能,将屋内的信息,传送到远在世界任何角落,均可控制;以上的技术及设置器材已经在市场上有供应,令日后生活更写意!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11/5622.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浅谈城市中水回用的结论与建议

研究探讨:水泥是怎么来的?

家装中不容忽视的N个验收问题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浅谈水管体制改革后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塑料管材的特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软起动技术在排灌站水泵控制中的应用

水环热泵系统的变水量运行及其相关问题

风机泵类变频节能原理浅探析

我们需要怎样的建筑节能思维方式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