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用人本化管理激发员工潜能

收录时间:2005-08-07 16:0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企业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潮流。作为桥梁施工的一名项目经理,我在东海大桥工程项目建设中努力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在项目管理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得到一些启发和成效。

延伸阅读:一名 东海 人本 管理 项目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企业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潮流。作为桥梁施工的一名项目经理,我在东海大桥工程项目建设中努力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在项目管理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得到一些启发和成效。(参考《建筑中文网

    引导人,培育员工正确的价值观

    实施人本化管理的核心是培育员工正确的价值观。东海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外海大桥,由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东海大桥Ⅲ标段处在三类海区,施工受海上季风、台风、浪、潮汐、雾灯等因素影响极大。

    面对这种无前人成熟经验可循又异常艰苦的作业条件,队伍人心浮动,情绪波动大。针对这种情况,项目部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创造文化环境来影响员工的思想,挤出资金购买了摄像机、照相机等一些影像器材。请公司企业文化部到工地策划并进行工地塑形工程,树立起工地良好的外部形象。其次将项目的文化环境因素和价值准则统一起来,加以优化,来引导员工的价值观。项目部创办工地小报《链接东海》,向员工介绍项目的远景和目标,使员工进一步感受到大桥人从江河到海洋工作的意义,把个人的付出和企业的贡献联系起来,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提高了员工建设东海大桥的积极性,员工和项目部结成了息息相关的共同体。

    信任人,营造坦诚合作的氛围

    四公司东海项目部是2002年9月进驻沈家湾岛的,当时,在水、电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提出了 “12月底完成住房、前期建设人员全部上岛”的首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项目部放手让各分公司(部门)各负其责。例如工程所用的物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物机部就先后对40多家材料商进行咨询,120多家大型机械设备厂考察,然后择优招标录用。在物资陆续进岛的同时,后勤部“粮草”先行,工地医院也随后成立。

    通过给各部门创造机会,信任员工并让他们自由释放潜能去战胜困难,使员工看到了他们的努力给项目建设带来的价值。

    前期建设者成功实现首期目标后,项目部倾听员工意见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员工内在的活力和动力迸发出来。各分公司在岛上靠着自发电、自买水(30元/吨)和简陋的机械,苦干巧干,实现了二期目标,一个具有坦诚合作、拼搏精神的东海团队也在历经艰辛中随之形成。

    关心人,增强建设者的归属感

    2002年10月,随着沈家湾岛上工作的逐步展开,岛上员工生活保障日趋紧迫,为此项目部建造了1200平方米的大食堂,成立生活后勤保障部,统一负责岛上员工日常要求,并建立小商店、理发店、邮局等。

    2003年5月,项目部考虑到施工驻地处于孤岛,很多人自2002年9月上岛后都没有回过一趟家,就主动与大洋岛电信局协商,将所有人的房间都安装了IC卡电话。项目部还耗资20余万元,安装了有线电视和宽带网机站,购置了电视机、音响、乒乓球台,新建了篮球场,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项目部在荒岛以情感人,以情留人,稳定了施工队伍,增强了员工归属感。

    培养人,发掘员工智慧与才能

    大胆用人,为人才提供成长机遇和发展空间。针对工程需要的先进的科学技术,项目部在选人用人上不保守,经过详细考察后,大胆选用了9名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技术人员组成工程技术部,承担项目中大量施工设计任务,通过给他们定目标、压担子,促使他们迅速成长。实践证明,他们敢想敢干,面对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展现了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两年内工程技术部先后有7名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经推荐走上了中层领导的岗位。

    提倡敢为人先,鼓励创新。在项目部遇到重重困难时,管理层始终尊重、依靠在岛上艰苦奋斗的员工,给员工创造学习和个人才华发挥的机会。为了提高箱梁施工进度和质量,项目部在各班组之间开展了竞赛活动,鼓励岛上年轻人进行技术革新。项目部还鼓励员工边干边学,学以致用。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8/342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浅谈人本管理在科学管理中的孕育和发展

浅议新形势下的设备管理

管理者决策艺术的准则

高层管理三部曲

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台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初探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

研究分析项目经理成长曲线与角色价值

如何成为合格的房地产估价师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