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化学螺栓施工技术
- 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隧道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施工技术
-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五个控制要点
-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原因和防止措施
- 地下停车场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预控措施
- 试析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措施及案例分析
-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综合预报技术案例分析
- 预制块镶面现浇混凝土隧道洞门施工方法
- 建筑施工模板应用技术简析
内容提示:化学螺栓锚固技术属于后加固技术。近几年来,在建筑翻新,建筑用途的改变,或现有建筑的改扩建等方面,化学螺栓锚固施工作为一种新型的、简便有效的后固定方法,在施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一、前言
化学螺栓锚固技术属于后加固技术。近几年来,在建筑翻新,建筑用途的改变,或现有建筑的改扩建等方面,化学螺栓锚固施工作为一种新型的、简便有效的后固定方法,在施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参考《建筑中文网》)
1、化学螺栓的组成(见图1)
化学螺栓由化学胶管、螺杆、垫圈及螺母组成。
螺杆、垫圈、螺母(六角)一般有镀锌钢和不锈钢两种(也可按要求热镀锌)。
化学胶管(或用塑料包装的药剂管)含有反应树脂、固化剂和石英颗粒。
2、化学螺栓的有关参数
钻孔深度:由锚栓类型及尺寸来决定需要的钻孔深度,除少数例外情况,它一般总大于锚固深度。在打孔时,钻孔深度的控制尤为重要。如果使用与相应的厂家锚栓就有与之相匹配的自动保障孔深的钻机(例如德国慧鱼牌锚栓就有与之相匹配的高科技柱锥式万能钻头FZUB)钻孔,钻孔就很方便。
锚固深度:从锚固基础结构表面到螺杆底端的距离,是影响其承载力的重要参数见图2.
锚固厚度:锚固厚度等于被锚固物体的厚度。如果锚固基础至少有抹灰或瓷砖、绝缘层覆盖,则锚固的锚固厚度至少等于抹灰或瓷砖、绝缘层厚度加上被锚固物体的厚度见图2.
边距:是指锚栓轴线至构件自由边缘的距离。
问距:是指相邻锚栓轴线间的距离。
构件厚度:是指锚固基础的厚度。
为了发挥一个锚栓的最大承载能力,必须保障一定的间距、边距、构件厚度,其数据一般以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为准。
二、适用范围
1、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15(未开裂混凝土),致密的天然石材。
2、用于固定普通钢结构、底座、导轨、柱帽、柱脚、牛腿、栅栏、楼梯、幕墙、扁钢及型钢、预埋钢筋、埋入式模板等。
三、特点:
1、施工温度范围较宽,从15℃~40℃。
2、无膨胀力锚固,对混凝土不产生挤压应力,适用于各种基材,在强度较差的混凝土上表现更佳。
3、安全方便(如喜利得螺栓药剂管特殊倒挂外形,保证垂直面吊挂施工时不坠落)。
4、间距、边距小,适用于空间狭小处。
5、安装操作便利,安装后能迅速固结,有较高的承载力。
6、适用于重载及各种震动负载。
7、锚固厚度较大。
四、工艺原理:
通过合成树脂砂浆粘合锚杆和孔壁,使锚杆、锚固基础与被锚固对象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固定构件或提高构件承载力的效果。
五、工艺流程:
安装程序:钻孔-清孔-置入药剂管-钻入螺栓-凝胶过程-硬化过程-固定物体
1、钻孔:先根据设计要求,按图纸间距、边距定好位置,在基层上钻孔,孔径、孔深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清孔:用空气压力吹管等工具将孔内浮灰及尘土清除,保持孔内清洁。
3、置入药剂管:将药剂管插入洁净的孔中,插入时树脂在手温条件下能象蜂蜜一样流动时,方可使用胶管。
4、钻入螺栓:用电钻旋入螺杆直至药剂流出为止。电钻一般使用冲击钻或手钻,钻速为750转/分。这时螺栓旋入,药剂管将破碎,树脂、固化剂和石英颗粒混合,并填充锚栓与孔壁之间的空隙。同时,锚栓也可以插入湿孔,但水必须排出钻孔,凝胶过程及硬化过程的等待时间必须加倍。
5、凝胶过程:保持安装工具不动,化学反应时间如表1.
6、硬化过程:取下安装工具静待药剂硬化,化学反应时间如表1.
7、固定物体:待药剂完全硬化后,加上垫圈及六角螺母将物体固定便可。
六、质量要求及控制
1、钻孔时最好使用与锚栓相匹配的钻头,并不得损伤钢筋。
2、在施工之前,必须对锚栓作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现场使用。
3、在现场施工应做锚栓现场应用条件确定试验,以充分检验承载能力。试验不仅在低强度混凝土中进行,也要在高强度混凝土中进行。在测试中,其允许荷载、相应间距、边距构件厚度按生产厂的说明埋置锚栓。试验采用轴心拉力、剪力及拉剪组合力,从而确定荷载方向对承载力的影响。
4、清孔时必须将孔内尘土及浮灰清理干净。
5、药管在冬施时,应提前对其进行保温处理,以保证药管在插入钻孔时有足够的流动性(在手温时,树脂象蜂蜜一样流动)。
6、螺杆必须用电钻旋入,不许直接敲入。
7、钻孔内不得有积水。
七、施工实例及应用效果:
在民族文化宫抗震加固工程Ⅲ段12层外墙边梁粘钢、Ⅳ段展厅及Ⅰ段观众厅马道固定中,采用YJ结构胶粘贴与化学螺栓锚固相结合的方法。Ⅲ段梁加固属于单侧加固,采用化学螺栓锚固,充分保证加固的整体效果,达到了设计及抗震加固的要求。
来源: 《建筑中文网》.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3/2292.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